梁修昌的故事 (劳模与新乡系列之八)

2012-05-18 09:03:3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打铁还需自身硬 梁修昌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脸庞,走路一阵风,说话如铜钟,有人说他像个铁匠。他在严以律己方面,真的是赛过了“铁匠”。 他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严格自律的 警示语,如“最难坚持的是学习,最大...

    打铁还需自身硬

    梁修昌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脸庞,走路一阵风,说话如铜钟,有人说他像个铁匠。他在严以律己方面,真的是赛过了“铁匠”。

    他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严格自律的

    警示语,如“最难坚持的是学习,最大的欠缺是知识。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最大的危险是腐败”,“劳动的钱,使你感到坦然,贪污的钱,使你灵魂糜烂”,“当干部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要当干部”。

 

    梁修昌不仅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更清楚“己不正不能正人,要改造别人必先改造自己”的重要性。他经常这样说:“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我这个村党委书记不在品,但一言一行也影响着村里的老百姓。”提起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有说不完的故事。

 

    他女儿初中毕业时,按规定可到村办企业上班。当时的纸箱厂设备还不够先进,裁纸用镰刀,运纸用手抬,属于厂里的脏、累、重工种,梁修昌有意安排女儿到这样的岗位工作。厂长不好意思,想把她女儿安排到管理部门,别的企业的厂长也主动要求,让他女儿到厂里当保管员。梁修昌不答应,他说:“越是别人不愿干的活,咱的孩子越应该带头去干,这样群众就没意见了。”

 

    有一次,他的亲侄儿喝多了酒与别人发生争吵,到村治安室后还借酒劲打砸公物。他对此毫不手软,明确表示要加重处罚。本来按规定罚1000元就可以了,罚他侄儿则是1500元。他还责令侄儿写检查,让自己的兄弟亲自送到村委会后,复印张贴全村。

 

    人说不算,制度说了算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梁修昌与其他村干部就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与时俱进,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250多条村规民约。

 

    走进龙泉村,记者问村民:“村里谁说了算?”他们会告诉你:“制度说了算。”

 

    用梁修昌自己的话说,全村的共产党员,人人都带头执行制度,一带十,十带百,村风自然也就正了。

 

    在梁修昌的倡导下,龙泉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大进展。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委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知晓,最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所有决策,必须多数人通过方可施行。在党委会上研究的事项,只要大多数人同意,就是梁修昌不同意也是要执行的。

 

    1992年,梁修昌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发现牛皮挂面纸在市场上十分短缺,国内仅有一家企业生产,大部分依靠进口,便想上此项目。党委会讨论时,其他党委成员都不赞同,说投资2000多万元,风险太大,一旦失败,难以翻身。梁修昌的提议没有得到党委会的支持,这个项目也就没能实施。

 

    1993年,为了提高龙泉村的知名度,梁修昌提议在村西口修建个带有龙泉标志的大门,党委会上7个委员有5人反对,结果就没建。1994年,梁修昌又重新把这事提到党委会上讨论,这一年,龙泉村经济形势不错,外地客商不断来龙泉考察,党委委员一致认为,没有一个鲜明的标志将有损于形象。梁修昌的提议得到一致认可,1994年,龙泉村修建了招商迎宾门。

 

    “亮被子”亮出美好心灵

    在梁修昌的倡导下,龙泉村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传统“亮被子”。

 

    所谓“亮被子”,就是在晴天里,请村民把自家老人的棉被抱出来,挂在村头晒一晒,比一比谁家的被子干净、软和,请大伙儿来参观。从被子上,大家一眼就能够看出哪家子女孝敬老人,哪家还存在差距。村党委和村委会只表扬,不批评。 至于“亮被子”的日期定在哪一天,由村民“抓阄”决定,都是“突然袭击”,难以事前准备。

 

    梁修昌起初倡导这项活动时,有些村民因为自家老人的被子脏、旧、薄,不愿意抱出来,但不抱出来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最终还得抱出来。为此,有的村民专门买了新表新里新棉花的被子。“亮被子”从1992年坚持到至今,实际上成了龙泉村尊老敬老的文明活动。如今,龙泉村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大有改善,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相助,远近闻名。

 

    从被子看文明,这是梁修昌倡导的一项小中见大、具体实在的、关于精神文明的创造性活动,一不用花钱、二不用费劲,开展多年,收到实效。

 

    梁修昌说,在一些农村,晚辈不孝敬长辈,长辈不体谅晚辈,为些鸡毛蒜皮小事闹起家庭纠纷的现象,并非个别。改变这种现象,光靠讲大道理不行,强迫命令不行,花钱也未必能买来家庭和睦、社会平安。于是,逼着干部想点子,找角度,引导村民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并且逐步形成制度,坚持下去。这样,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No.005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