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有一名老同志,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革命立下了功劳;和平时期,他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离休之后,他心系事业,发挥余热,为共产党员的称号增光...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有一名老同志,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革命立下了功劳;和平时期,他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离休之后,他心系事业,发挥余热,为共产党员的称号增光添彩。
他叫宋义庭,市委组织部副厅级离休干部,一名参加革命61年的老共产党员。
自他被提拔为团级干部,直到1980年离休,40年来工作岗位几经变换,级别却一直未动。他省吃俭用,拿出多年积蓄,一次交党费1200元。他重病卧床,仍念念不忘支援灾区群众。生命弥留之际,他还反复嘱咐儿女,一辈子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他要求党组织在他死后,不发讣告,丧事从简。
2000年4月15日,老人走完了他85年光辉的一生。党组织在调查整理他的生平时,发现他一生坚持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2007年7月12日,中共新乡市委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牧野大地,卫水两岸,传颂着他动人的故事。
背叛封建家庭 走上革命道路
宋义庭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一个富有的家庭,早年追求真理与光明的他,毅然抛弃数百亩土地、几十间房屋的家产,冲破重重阻拦,背叛封建家庭,于1939年9 月参加革命,同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冀鲁豫抗日前线的八路军队伍中,活跃着这个24岁热血青年的矫健身姿。因作战勇敢,工作出色,次年,他被任命为梁山八区区长,从此走上了领导岗位。
1942年9月,日寇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8年抗战到了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不久,前线传来消息,在梁山抗日前线,有两名师级首长被日军杀害。首长的牺牲,前线给部队罩上了阴云。宋义庭强忍悲痛和怒火,语调铿锵地给战士们作战前动员:“不管日寇如何猖狂,革命战士决不屈服,要坚信抗战一定胜利,民族一定解放,勇敢作战,不当叛徒,万一被捕,决不能背叛人民、出卖党。”在几十万日伪军的“铁壁合围”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宋义庭精心安排近百名年轻战士到当地群众中认“干爹”、“干娘”。在日本鬼子刺刀、机枪的威逼下,老乡们从被包围的人群中从容不迫地领走一个个“儿子”、“侄子”、“干儿子”、“兄弟”,部队安全突出重围,无一伤亡。在两个月的扫荡、反扫荡拉锯战中,为免遭日寇袭击,宋义庭把部队化整为零,三三两两藏在山洞里、密林中。当时正值山东大灾之年,供给极其困难,战士们每人只发一身单衣,晚上洗,白天穿。入冬后,穿不上棉衣的战士,半夜时分冻得瑟瑟发抖,宋义庭就鼓励大家:“咬紧牙关,战胜疾病,渡过难关,就是胜利。”必胜的信念,使战士们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胜利粉碎了日寇大扫荡。宋义庭领导的部队,受到了军区的嘉奖。
1948年元旦前,部队接到紧急命令,为完成一项特殊任务需要立即转移。宋义庭借来15辆牛车,装上笨重的印刷机器,然后连夜急行军5小时,急驰数十公里,半夜到达目的地,马上排字印刷。在印刷车间,宋义庭和战士们紧张地工作了两天一夜,把毛泽东写的《新年献词》及时送到读者手中,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主动上交党费 鼓励青年入党
1980年9月,宋义庭正式离休,他常常为不能再在一线为党工作感到自责和不安。1987年7月,在建党66周年之际,宋义庭拿出多年的积蓄1200元钱,想作为党费上交党组织。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当时他的月工资也就是100多元,生活过得十分俭仆,家里没有彩电,没有收录机,连套像样的沙发也没有。当宋义庭把他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家人都非常支持他,因为子女们不止一次地听父亲讲:“没有共产党的培养和关怀,我宋义庭只能是一个封建剥削家庭的后代,没有共产党的抚育,就没有我宋义庭的今天。”在上交党费的同时,他还给党组织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我已年老多病,不能再为党工作。为了党的事业,上交 1200元党费,以实际行动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搞活,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宋义庭对青年人特别关心和爱护。1992年,干休所来了一名女护理员,叫胡小冬。她给宋义庭第一次打针的时候,宋义庭就问她:“你写入党申请书了没有?” “还没写。”“应该写,青年人一是在政治上要求进步,二是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二者都具备了,才能为人民服好务。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应该时时上进才好。”父亲般的教诲,使小胡非常激动,因为参加工作以来,还没人这样在政治上对她提出过要求。当她第二次给宋义庭打针的时候,老人递过来的是一本红皮的《党章》,并亲切地说:“要记住,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不是空的,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一个共产党员,生活上的要求要低标准,政治上的要求要高标准,工作上要和雷锋看齐。”之后,胡小冬每次来护理时,宋义庭都要考试一番。“党员的义务是什么?”“党员的权利是什么?”小胡答对了他就高兴,答错了他就纠正,答不上来他就提示,还给她讲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故事。这一切,极大地调动了胡小冬的政治热情,一年后,她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见了医生、护士有“三怕”
在市苹果园干休所,老干部中流传着宋义庭生活俭朴的佳话:“儿女们陪宋义庭上医院,见了医生、护士有‘三怕’。”
“一怕”父亲脱鞋上床。一双布鞋格外引人注目,鞋帮破得像开花馒头,鞋底钉着厚厚的皮掌,尺寸太大显然与脚不符,后帮用绳子打着结实硕大的“后鼻子”。这原是儿子冬生的鞋,穿破扔掉后父亲捡回来。又扔掉,父亲又捡回来。第3次冬生干脆藏起来,宋义庭发了脾气。为不惹老人生气,冬生赶紧把鞋找回来,缝补“改制”后给父亲再穿。
“二怕”父亲上床脱袜子。袜子不是一双不说,还被拼成五颜六色。宋义庭穿破的袜子舍不得扔掉,攒几双后再“取长补短”,缝缝补补拼成一双。这修鞋补袜的一手“绝活”,是他当兵时练成的。
“三怕”父亲脱衣检查。宋义庭1980年离休后,就坚持不让家里做新衣服,言称见了马克思衣服穿不烂是浪费。儿女想尽尽孝心,为买一件新衣轮流做他的工作,但总是失败。一天,趁父亲夜里睡下,儿媳、女儿偷偷量了父亲身体的尺寸,做了套新衣服。做好了又不敢拿给父亲,只好谎称是给他儿子做的,做小了,穿不上,怕浪费,才给父亲穿。宋义庭若有所悟地犹豫了好一阵子,才勉强穿上。之后,他再没有穿过新衣服。在宋义庭最后一次被抬上手术台的时候,医生、护士看到他穿着褪了颜色的外衣,打满补丁的内衣,真不敢相信他是一名参加革命60多年、享受副厅级待遇的老干部。
1998年夏,南方遭遇特大洪灾,此时的宋义庭已卧病在床,组织上考虑到他年老病重,经济上也不宽裕,捐款时没有通知他。他知道别人都捐了,十分着急,说:“血浓于水,情重如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催促儿媳拿钱送到市委机关。
宋义庭去世后,家人给他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播放哀乐时,把音量放得很低很低,前来吊唁的人不解其意。子女们说:“父亲生前有交待,他死后不让惊扰四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