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的现实之困 (1)

2010-05-27 10:17:3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 “不准备再去那家单位了!回去先睡个好觉再说。”初夏的傍晚,我市雨后的步行街行人匆匆,2010年大四毕业生小尚站在街头对记者如是说。“刚开始的时候充满干劲儿,但很快就失望了,想跳槽,感觉...

    大河新乡网讯 “不准备再去那家单位了!回去先睡个好觉再说。”初夏的傍晚,我市雨后的步行街行人匆匆,2010年大四毕业生小尚站在街头对记者如是说。“刚开始的时候充满干劲儿,但很快就失望了,想跳槽,感觉心里浮躁。走上社会以后才发现,年轻不是我们的资本,而是最大的障碍。”小尚苦笑着说完,就告别记者,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人海中。旁边音像店里正放着一首叫《青春》的老歌:“我打算在黄昏时候出发/搭一辆车去远方/继续走/继续忘记/在我没有意料到的青春……”


    采访到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当今天之骄子的心态于一斑。一边是去无方向的彷徨,一边是永不言败的奋斗,但始终改变不了的状况是毕业生像储存的货物那样越积越多,而社会上所能提供的岗位始终有限的现实之困。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就业现状?


    人才体制、保障机制缺失


    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范云晶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当记者就上述问题向她咨询时,范老师表示,学校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本身就是个社会问题,社会没有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对等的体制,以至于消化不了真正的人才。高考制度使选拔人才制度有一定的透明公正性,使许多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社会选拔大学毕业人才的制度却相对不完善,有许多真正的人才因为没有关系而进入不了他所擅长的岗位。


    “我现在就是放下高姿态,去小企业就业,但是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有很好的保障,所以我还是要到相对稳定的大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去,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有保障的未来。”新乡医学院的一李姓同学如是说。在采访调查中,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对个人未来保障甚为担忧,他们宁可在家等着找关系安排工作,也不会到没有保障的小企业去。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成了制约大学生有效就业的又一重要因素。


    但是,以上是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呢?金融专家郎咸平曾给出这样的解释: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是工业化为主,工业化当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数量来说,需求最多的是农民工,而不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经理。但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对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惯性思维没有及时转变。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就业指导缺乏实践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仅仅着眼于学校的就业率,很少关注实际问题,难以从企业需求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


    目前,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仅仅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值得欣喜的是:在《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的文件中,要求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拓展产业就业岗位。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二是拓展企业就业岗位。大力疏通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主渠道,特别是拓展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空间。这些措施都会促使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责任编辑:No.005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