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纪的故事

2012-06-08 10:19:26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赵新颜 乔茜雅)6年过去了,百货大楼附近繁华依旧,喧闹如初。人们依稀记得一个身材瘦削的交警在晨暮中指挥交通的身影。这个交警名叫杨三纪,熟悉他的人都叫他三哥。 杨三纪1948年出生,...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赵新颜 乔茜雅)6年过去了,百货大楼附近繁华依旧,喧闹如初。人们依稀记得一个身材瘦削的交警在晨暮中指挥交通的身影。这个交警名叫杨三纪,熟悉他的人都叫他三哥。

 

    杨三纪1948年出生,1974年从警,2006年去世,去世那年58岁。新乡人称这个指挥交通32年的普通交警为“平凡的英雄”。他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但人们还在称颂他的“平凡与伟大”。

 

跟着三哥吃地摊

 

    “交警上岗的时间是早上7时到中午12时,下午1时半到晚7时半,但百货大楼是全市最繁华的地带,路面上一天到晚车水马龙。到点儿了班长不走,谁都走不了,晚上9时才下班是常事儿。”回忆起三哥的爱岗敬业精神,杨三纪的同事李开疆调侃地说:“要不是下班晚,我们还学不会吃地摊呢。”

 

    李开疆说,跟三哥一起执勤的日子很苦也很潇洒。站了一天岗又加班,人困马乏,往地摊一坐,要一碗面筋,一盘花生米,奢侈时加个炒芹菜、炒豆芽,吃着吹着笑着,驱散了一天的疲劳。“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说这话时,李开疆的眼眶湿润了。

 

    杨三纪的另一个同事董鸿全告诉记者:“一年至少有250天,晚饭是吃地摊,那点儿工资都吃了。为啥?回到家黑灯瞎火地,哪还有饭啊?”

 

    据杨三纪的街坊邻居说,别看三哥吃穿不讲究,为人不张扬,其实他是根正苗红的干部子女。三哥的父亲是老八路,解放后当过商业局局长、建设银行行长,可三哥却一点儿架子也没有。

三哥的犟脾气

    杨三纪的犟脾气是出了名的,主要表现为“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上。 常有违章者托朋友找同事说情,可同事只要听说是杨三纪扣的证,就会直接回复一句:“你还是乖乖交罚款吧!” 有个领导的司机开车经过百货大楼岗时闯了红灯,这个机灵的司机凑到杨三纪耳边说:“三哥,我知道你老家河北的,咱领导可是你老乡啊……”杨三纪把那张长脸一沉:“老乡!老乡也不中,老乡就能违章吗?”

 

    有一次,一名人大代表的车违章后在岗楼前“摆谱儿”,愣是不让他的司机出示驾驶证,把代表证往桌子上一摔,说:“你没权力处罚我,我是人大代表!”同岗的几名交警都有点儿蒙了,这该咋办?杨三纪却毫不示弱,一板一眼地说:“老百姓选你当代表,是让你违章的吗?错了就得改,不改不中。”最后,这名人大代表的司机交了5元钱罚款。

 

    不仅是对领导和老乡不讲情面,杨三纪对自己女儿也不留情面。一次,女儿领导的证被扣了,女儿去说情,杨三纪摇着头一句一个“没办法”。他那犟脾气把女儿气得直掉泪。

 

“劳模”站好最后一班岗

 

    1986年,杨三纪当了全国劳模,从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咱对国家有啥贡献啊?不就是能站站岗吗!”他总是这样对别人说。

 

    杨三纪是1998年7月被查出患有食道癌的。手术后两个月,他找到领导要求上岗。时任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的王国凯当时就火了:“三纪,你还要不要命了!”可杨三纪却带着哭腔说:“我光到岗上去看看,不执勤中不中?”家里人也说:“叫三纪去吧。在家净没事找事,不叫他上岗,比得病还痛苦。”

 

    无奈,王国凯与杨三纪立下君子协议,不用遵守交警工作时间,根据身体状况上班。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上了岗的杨三纪早把支队长的话忘了。

 

    杨三纪最后一次上岗,是在2006年6月4日早晨。1米75的个头,体重不足45公斤的他,在家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一袋奶。“他趴在桌子上,手按着肚子,在那儿数一个绿灯到底能过几辆汽车。”时任市交警支队一大队队长的于良清楚地记得,那天临别时,杨三纪对执勤的同事说:“勤到路上指挥,别让车堵了,我一个月后就回来。” 可这一去,他就再也没能回来。

 

警魂铸丰碑

 

    2006年6月18日7时30分,平原路上,哀乐低回,长长的警车车队缓缓驶过百货大楼,挽着黑纱的灵车上,悬挂着全国劳模、省人大代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岗勤正科级民警杨三纪的遗像。遗像上的他面含微笑,胸前戴满了荣誉奖章。

 

    百货大楼岗前人群熙熙攘攘,但他们不是过路人,是自发为三纪送行的市民。杨三纪最后一次检阅了他奉献了大半辈子生命的岗台。

 

    在父亲的灵前,女儿杨红卫回忆起儿时的情景。每天早上6时,去上岗的父亲顺便捎她去上学,寒冬腊月穿着羊皮袄的她仍冻得发抖,学校里黑着灯,没一个人。父亲把她往校门口一放,就去执勤了。中午放学,她经常跟着父亲在岗楼里吃饭。要不,得等到快1点,父亲才能带她匆匆赶回家做饭——白水煮面条。父亲因此还得了个绰号,叫“面条班长”。

 

    杨三纪的离去,令很多人扼腕叹息,陷入悲痛。人们至今怀念他不徇私情、一心为公、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行为,人们更希望在杨三纪身后能再多几个杨三纪。

 

    有这样一个警察,他在噪声最大、车流人流最多的地方,一站就是32年。因为“站”得好,他成了全国劳模、人大代表。新乡人都说,他是个“好人”,还有一股犟脾气。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杨三纪 故事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