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兰收养的弃婴有两名办有收养证 翟京元 摄
延津农民姜不景收养的女婴 翟京元 摄
爱,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同样感人至深。爱,在时间的长河里,从来都不会黯淡。弃婴,一个让人怜悯的词语,在爱的温暖下,有了名字,有了欢笑,有了多彩的人生。
□记者 翟京元 王新林
时令进入三九,气温明显低了很多。 没有电话,这次贸然去,不知能不能找到她。 1月8日上午,辉县市孟庄镇卫生院门口右侧临街小卖部,范希兰把两个儿子送到幼儿园,再整理一下货品,不时接待买烟的顾客,不知不觉就是上午11时了。 手中碗里,冒着热气的是红薯玉米粥,范希兰把早饭和午饭合并成一顿饭。她迟缓的动作,破旧的衣着,你不会相信这就是河南省“优秀母亲”。荣获这个称号,是因为她收养弃婴的经历。 “不会再收养了。”当记者问她遇到弃婴是否还会再收养时,70岁的范希兰这样回答。 从40年前收养第一个弃婴开始,范希兰已经收养了12名弃婴。目前生活在身边的,还有4个。其中7岁的王小舟和6岁的王小聪被送往幼儿园,24岁的王立芳已经嫁人生子,23岁的王新楠则已有了工作,并也已娶妻生子。另外还有8名,其中一名被父母认回,另一名被一对不会生育的夫妻抱养,剩下的6个都不幸夭折。 她不知道,这样的收养是非法的。有文件规定:私自收养弃婴,一个家庭只能收养一个。 范希兰顾不上这些,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她把这看成缘分,“遇到了就要给他一条命”。 生活已经节俭得不能再节俭,衣服是别人送的,吃饭只是为了一个饱字。这与两年前多家媒体对她报道的热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河南省优秀母亲”称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的。 仅有的一张荣誉证,被她胡乱扔在一个角落里,荣誉证上的名字,“范希兰”的“希”被写成了“习”,她也丝毫不在意。她重视的是收养证,两张收养证被层层包裹,放在柜子的最里面,就连她自己去翻找也花了一点儿时间。 这份爱心是否沉重,当地人口耳相传的“好人”是不是给了她无法放弃的压力?范希兰想了想,说,她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让她欣慰的是,儿子王新楠已经能够养活自己,还把工资交给她,用以照顾弟弟妹妹。 那么难,为什么不求助政府呢?“我自己还有能力,不能伸手向别人要。”范希兰说。她不希望被别人可怜,就像媒体曾经密集关注她,但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改观一样,她是个“过一天是一天”的人,不去想以后的事情。不能再收养,是因为她不得不承认已经无能为力:她和老伴都有糖尿病,还要照顾老娘,已经没有足够的身体条件。 就在同一天,兰考爱心妈妈袁厉害对媒体记者说了同样的话:以后再也不收养孩子了。如果有人送上门来,她就报警,让警察带走。 1月7日,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上门,问她知不知道兰考火灾事故。她不知道,因为她没有时间去看电视和报纸。 隐秘的群体
同样不知道兰考火灾事故的,还有延津县胙城乡东辛庄村的李凤叶。13年前,52岁的农妇李凤叶去田间劳动时,捡回来一个豁嘴女婴。李凤叶对记者说:“那是一条命呀,我不能见死不救!” 她没想到,这给家庭造成了很大影响。李凤叶的丈夫和儿女极力反对要这个孩子,为此家人与李凤叶彻底决裂了:丈夫把家里东西变卖后,外出打工再没回来;儿子在外打工,多年杳无音讯,家庭经济随即陷入赤贫状态,终日和女儿以捡破烂为生。 李凤叶一直想不通,为了挽救一条生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理解她。她更不明白,女婴的父母究竟下了多么大的狠心丢弃了孩子。面对社会好心人和记者的追问,她始终表示不曾后悔过。 延津县胙城乡后董固村。5年前的4月18日,齐守贵、李万娥夫妇在路边行走时,捡到了齐开洋,去年2月21日,在延津县公证处公证后,正式确定了收养关系。 这注定又是一份沉重的爱心。齐开洋4岁多了还站不起来,走路需要人架着,两条腿以S型迈步。两位老人生活本就十分拮据,有了这个孩子,只能更加省吃俭用。 《收养法》之外
范希兰收养第一个弃婴之后的第20年,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这部法律于199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又于1999年4月1日予以修改。《收养法》规定,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若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就可以被收养。
采访中,很多收养人会遇到一个难题,由于是私自收养,收养的孩子在上户口,入学等方面存在很多障碍。
如果收养人因经济或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收养,并不是没有路可以走。按照有关规定,如果收养人因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等原因不具备抚养能力,可由收养人或其亲属将被收养人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抚养。
今后,如果你在街头遇到弃婴,民政部门提醒您:不要因为你的爱心或其他原因而私自进行收养,发现弃婴后要及时到当地公安部门报案,查找不到弃婴的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一律由公安机关送交当地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民政部门制定的抚养机构抚养。公民若是想收养子女,应当到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登记。
就在1月8日记者采访时,范希兰就说,最近一个月内,在小卖部门口和家附近,她还捡到了4个弃婴。这次,她选择了打110,由民警送到了社会福利机构。
同一天,兰考的袁厉害也作出决定,把收养的最后10个弃婴送进了福利院。相距200公里,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范希兰和袁厉害,作出的选择如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