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乡网讯 他,26年来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自费万余元义务保护中华遗产;他,为保护数百公斤古铜币免遭冶炼、保护民族优秀建筑群免遭拆除和破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就是连续5年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评为“...
大河新乡网讯 他,26年来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自费万余元义务保护中华遗产;他,为保护数百公斤古铜币免遭冶炼、保护民族优秀建筑群免遭拆除和破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就是连续5年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评为“优秀文物保护员”的史继祖。
近日,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举办的“薪火相传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我市退休职工史继祖从数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成为我省唯一受此殊荣的先进人物。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史继祖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牌和奖杯。这是继2009年11月史继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中国民族建筑事业优秀人物”称号后又一次获得的国家级荣誉。
史继祖1984年受聘于河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为一名业余文保员。他走街道、进学校、下农村,不懈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并动员广大群众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他积极配合市文物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工作,使数百公斤的古铜币免遭冶炼,小店清代建筑群、李家大院等数万平方米民族优秀建筑群免遭拆除和破坏。他骑自行车常年不懈地奔波在田野中,参与发现和保护文物工作。在我市文物部门对一些明代石碑和古墓的发现和保护活动中,常常能看到史继祖的身影。他撰写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论文30余篇,向上级反映文保建议60余条,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1年新乡旧城改造时,他七天七夜不离拆迁现场,同市文物部门的同志一起,对文物进行发掘、保护和监督。
史继祖重视“门楼文化”的研究,把所有不同样式的门楼拍成照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门楼反映历代的木筑结构风格和门楼主人的身份。史继祖说:“这是一种建筑艺术的宝库,通过我们的宣传,门楼文化已成为一门专题研究的科目。”
2007年1月,一个民间的文物保护团体——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在史继祖的努力下成立了,史继祖担任协会会长。从此,更多的人踏上了文物保护之路,近500名协会会员分布在全区,形成了保护文物的民间网络。为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他们每到一处就对群众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讲解如何识别有价值的文物、如何保护文物。不仅唤醒了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而且还告诉了大家保护文物的常识,特别是教育群众要同破坏文物、倒卖文物等犯罪分子作斗争。在协会成立后的两年中,文物保护者的足迹遍及牧野大地的沟沟坎坎。史继祖带领会员巡护文物近万人次,散发文件材料数万份,发现有损文物保护的地方与问题60多处。他还多次为潞王陵申遗工作进行呼吁,并整理许多文物资料上报有关部门。
在一次巡护中,史继祖在赵家墓群中发现有一通石碑上刻有“明兵部尚书张缙彦”的字样,他如获至宝。当时正逢午时,烈日当头,为了抄下这通碑文,他在墓前一会儿坐、一会儿站,在太阳下整整抄了3个多小时。为了抄写这通碑文,63岁的他累得腰酸腿麻、汗水直流……
26年来,史继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为了保护文物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为了保护文物他流过泪,也流过血。有些人说他傻,不赚钱,反而自费去宣传、保护文化遗产。很多人不相信、不理解,就连他的老伴儿也劝他,不要管这种吃苦、赔钱、不讨好的事。但老史自己早已把保护文物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发誓“义务文保永不言悔”、“生命不息文保不止”。
史继祖说,新乡市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乡人的先辈,在这块热土上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很多文物消失了,而今我们如果不去拯救它、保护它,上对不起我们的先人,下对不起我们的后代子孙。
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再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后,史继祖和文物保护者协会的会员,宣传和保护文物的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