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来贺的故事 (1)

2012-03-30 10:51: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赵新颜)史来贺所在的刘庄村,地处黄河故道,地理条件恶劣。过去,在当地是穷得出了名的,直到解放初,人们还叫它“藏鬼庄”、“长工村”。可如今的刘庄,富裕程度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刘...


    刘庄制造


    1956年,旱灾、涝灾、虫灾“三灾”并现,刘庄棉花绝产,小麦被暴雨淹在了场里。正是1956年的“苦难与饥饿”,激发了史来贺带着刘庄群众踏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之路。


    地里没收成,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800多口人饿死吧!史来贺提出:“抓副业增收,补农业损失!”可搞点啥副业呢?一个“突发事件”让他有了主意。


    一天,村里的木匠黄玉广和杜学礼来向史来贺辞行,说他俩要出外谋生。他俩对史来贺说:“天下饿不死手艺人,俺俩到外面做木工活,兴许还能养活两家人。”史来贺沉思了一会儿,说:“嗨,有门儿了!凭恁俩的手艺能养活两家人。要是把咱村里的木匠、铁匠、泥瓦匠,都组织起来挣钱,不是就可以养活全村人了吗?玉广、学礼,恁俩别走了,咱把村里的副业搞起来,怎么样?”


    第二天,史来贺就把村里的8个木匠、铁匠召集到一起,建立了刘庄铁木小组,烘炉一架,当天就开张了。从此,刘庄的打铁声白天黑夜地响个不停,周围十里八村的锄头、镰刀、耙子、铁锹,铁犁就都成了“刘庄制造”。


    “他们男的能靠手艺挣钱,咱们妇女也不能闲着。”几个妇女找到了史来贺,要求组织起来搞副业。“你们能有啥挣钱的手艺?”史来贺问。她们说:“你们逢年过节吃得豆腐不都是俺们做的吗?”“这就对了!刘庄豆腐自古有名。如果把全村有豆腐手艺的妇女组织起来搞个刘庄豆腐生产组,准能挣钱!”


    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刘庄豆腐生产发展很快。“一盘烘炉几盘磨”,这便是刘庄人创业之初的全部家当。


    临终托孤


    1965年10月15日,身患癌症的刘庄村民刘荣正快要走到人生尽头了,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兄弟荣田说:“快,把来贺叫来,我有话对他说……”


    史来贺与刘荣正一起闹土改、当民兵,感情深厚。他紧紧握住荣正已经有些发凉的手说:“荣正,有啥话,你就吩咐吧!”刘荣正断断续续地说:“来贺,托共产党的福,托你的福,我又多活了一年。我不行了,这5个孩儿,要在旧社会,不卖掉也得活活饿死,5个孩儿托付给你,我放心。”
刘荣正去世时年仅42岁,留下妻子刘金苹和5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刚会走路。


    年关到了,史来贺扛着白面,提着猪肉、食油,带着自家织的土布,来看5个孩子,看着孩子们吃上饺子,他才放心。当时的史来贺是新乡县委副书记兼刘庄大队书记,每次从县里回来,他都给孩子们带新衣服、新鞋帽。村里人都知道,“这5个孩子,是穿着史来贺买的衣服,吃着史来贺送的吃的长大的。”


    最小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当娘的说:“上边4个孩儿都是靠大队和史书记拿钱交学费,这个小不点就不用上了,将来种地伺候老娘就行了!”“这不中!决不能因为家里困难,就误了孩儿的一生。再说,随着农村的发展,他长大种地没文化也不行。”史来贺随即交了学费,亲自送孩子上学。


    年复一年,岁月漫漫。刘氏5兄弟在史来贺的关照下,全部成了家,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刘荣正的遗孀刘金苹,正安度着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史来贺 故事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