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观圣作之碑》

2011-05-13 10:37:4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观圣作之碑》(简称《大观碑》)位于红旗区政府院内,因该碑碑文是宋徽宗赵佶于大观年间所撰并书,故有此称谓。该碑高4.47米、宽1.24米、厚0.24米。碑体高大,碑额上部及两侧刻满了云纹、龙纹、缠草纹、缠...

    《大观圣作之碑》(简称《大观碑》)位于红旗区政府院内,因该碑碑文是宋徽宗赵佶于大观年间所撰并书,故有此称谓。该碑高4.47米、宽1.24米、厚0.24米。碑体高大,碑额上部及两侧刻满了云纹、龙纹、缠草纹、缠枝牡丹等图案。碑文共27行,满行71字,约1200多字。除部分字迹缺损外,基本清晰可认,保存相当完整。


    《大观圣作之碑》又称“御制学校八行八刑之碑”,当时此碑曾诏立于天下学校。宋代是一个尊儒崇儒的时代,至宋徽宗时达到顶峰,因而碑文内容是在学校推行儒家经典《周礼》中的“八行”。所谓“八行”指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八行中孝悌为先,孝悌忠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反“八行”者处以相应“八刑”的处罚。士人如具“八行”可允许进入县学、州学或太学的上舍、内舍、外舍。因此“八行”取士之法又开拓了一条进入太学、入仕做官的道路,成为宋代取士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


    《大观圣作之碑》碑文是由宋徽宗赵佶亲撰并书,碑额“大观圣作之碑”6字为当时权相蔡京所题,而摹写上石者是当时的书学博士李时雍。蔡京,字元长,为宋代“六贼”之首,但在书法上很有成就,其笔法初学蔡襄,后又深法二王,自成一家,可以说造诣颇高,宋徽宗的许多画也多让他题字。大观碑上蔡京的6字行书题额着实体现了蔡京书法既豪健又姿媚的风格。李时雍,字致尧,早年曾以书画名于世,人称“深有怀素气象”,为书学博士。因而大观碑从撰、书、题额、摹写,积聚了身为皇帝、宰相、名臣的数位书界名人,乃此碑一大特色与价值所在。


    《大观圣作之碑》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碑文是宋徽宗赵佶自创的“瘦金体”。徽宗虽昏庸无能,但他在书画方面取得的成就却是不可泯灭的,他的书法初学黄庭坚、薛稷,后自成一家,自号瘦金书。前人评述徽宗的行草正书,笔势劲逸,意度天成,兼取他人之秀,又融入自己的特色,从早期的挺、瘦、秀、润的字风变化成“直如矢,劲如铁”的瘦金体。《大观碑》碑文字体正是体现了瘦金书挺拔、细瘦、硬直、劲朗同时又不失飘逸的特点,加上精湛、练达的刻式,使碑文的横、竖、撇、捺都显示着独特的气质。


    宋时,虽在全国各地学校立《大观碑》多块,但能保存至今完好的已寥寥无几,或碑体断裂,或文字漫漶不清。新乡《大观圣作之碑》历经世事沧桑、风雨侵蚀,特别是经过“文革”浩劫,除碑下部个别字迹模糊难辨外,其余基本清晰可见,且碑体完整,实属难得。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史料,也是宋徽宗瘦金书的代表作之一,成为后人研究、学习瘦金体的典型范本,因而大观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史料等多重价值。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宋代 大观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