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改
每年的圣诞节,我们过得都很红火。今年也不例外。
12月24日晚上,是西方人说的平安夜。漫步繁华的商业区,各大小商场现场布置隆重、节日气息浓郁,仿佛置身在西方国度。商场外,路边小商贩们正在售卖包装华丽的“平安果”。如果你不想逛了,想打个车,半天不见出租车的身影,好不容易拦到一辆,司机说圣诞呢不打表,爱坐不坐。经过拥堵的平原路,来到牧野广场,看到浪漫一幕,一个小伙子正在向女友求婚。仪式结束了,留下了满地的玫瑰花瓣和几百支还燃烧的蜡烛。这就是圣诞的魅力,让我们把购物、希望、祝福、甚至是爱情都给予了这一天,其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氛围。
还是这天晚上,笔者到商店去买东西,遇见一个3岁左右的小朋友缠着妈妈要买平安果,说是送给幼儿园老师……仔细瞅瞅,圣诞节已以一种有形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节日生活,且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趋之若骛狂欢的节日。
值得深省的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都知道圣诞老人、会唱圣诞歌,但不见得会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不一定会背《三字经》、《弟子规》,这是我们轻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人身上的教育的结果。笔者不排斥外来文化,但我们不应该丢掉体现自己身上“标签”的东西。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课程呢?
过度“包装”的圣诞节,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去传承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笔者要说的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孩子从有认知起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喜爱、敬仰的“基因”,让他们懂得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一种骄傲、自豪。这就要求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每一个……都应该本着繁荣中国文化的责任,把我们的“未来”教育好。应该记住:过度“包装”别人的节日,就会失去“包装”自己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本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