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民韵 蕴涵太行文化 (1)

2010-12-22 17:40: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记者 赵新颜 民俗风情,民间传说,是太行文化的一支奇葩,是太行文化中反映山民精神气质及日常行为最为充分的生活文化。 没有民俗民风民韵,就不能称其为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太行文化。没有读懂民俗民风民韵...


    ■插桃枝


    走亲戚、出远门在孩子的衣帽上插一枝桃枝可避邪消灾,这是太行万仙山内千百年形成的一种习俗,至今不衰。


    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据说,一次嫦娥吃仙桃时,忽然念起了凡间,她多么想让父老乡亲也吃上一口仙果啊。于是嫦娥趁着陪同王母下凡间游玩时先悄悄地溜进蟠桃园折了几只桃枝,想带入凡间。一天,她随王母来到了风景秀丽的万仙山,便趁王母不注意将桃枝插在了山间。回到天宫后,嫦娥却发现山内很少有人摘仙桃吃。嫦娥不解其意,就派金蟾下凡间打探一番,原来这果子又酸又涩。问其缘由,山神向金蟾解释说,一方水土一方果,要想吃甜桃需得自己栽。


    为让山民自觉地折枝栽桃树,金蟾就在此看守此树,见人就让其栽树。可是它相貌丑陋,小孩一见就吓哭了。它就赶紧化作一位英俊少年,给孩子的衣帽上插一枝桃枝,孩子立即破涕为笑。金蟾逢人就说“桃树可成活,桃子香甜可口”,山民见金蟾和蔼可亲,又会逗孩子开心,就信了它的话。从此,万仙山内就保留了栽桃树、插桃枝的习俗。


    ■冯玉祥与糊涂面条


    糊涂面条是太行山区常见的农家饭,做法很简单,先熬一锅玉米粥,再放入面条,加几把香芝麻叶或油菜叶,最好用大蒜或葱花炝锅。


    民国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屯兵百泉,爱兵如子的冯将军和士兵同吃同住。一天,他带队伍上山植树造林,伙夫见他很劳累,就想给他做一碗可口的面条。冯玉祥见伙夫熬了一大锅玉子面,就问:“这是什么饭?”伙夫答:“糊涂。”随即又将面条倒入锅内,用大勺子一搅和说:“这叫糊涂面条。”冯将军就和官兵们一起品尝了可口的糊涂面条,对此饭赞不绝口。


    ■金鹿斗妖道


    鹿台山又名六台山,位于太行山余脉摸斧山上,山顶有座铁塔。相传山上原有一窟石洞,石洞内有一只玲珑精致的石鸽,一天石鸽被妖道盗走,山神立即骑上金鹿抢回了石鸽。怀恨在心的妖道备下魔刀魔剑,准备与六只金鹿决斗于山脚下。后来,双方整整斗了三七二十一天,斗得树木折了枝,小草也露出了根……妖道见斗不过金鹿,就心生一计,在山顶建了一座铁塔镇住了金鹿。据说,金鹿至今还被压在摸斧山下。


    褚邱不唱《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的故事最早出自于唐朝大诗人元稹笔下,后被元朝戏剧家王实甫改编成杂剧,流传甚广,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传说,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就发生于辉县市褚邱村的普救寺内。


    普救寺坐落于万树丛中,寺内古柏森森,前后两重院落,环境幽雅清静,寺内主持妙行师傅及数名和尚皆来自于洛阳白马寺。当记者问及《西厢记》,妙行师傅推荐记者采访褚邱村的退休教师董老师。


    为证明《西厢记》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地,董老师列出几项有力的证据:一是普救寺历史悠久,历代和尚都能说上一段《西厢记》的故事;二是褚邱村头曾有“白马将军”庙,尽管庙宇已荒废,但庙前石碑仍在;三是褚邱村认为自家的姑娘被张生始乱终弃,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自古就有褚邱不唱《西厢记》一说;三是崔家历代避讳“莺”字,查遍2008年前的崔氏家谱,未发现一人名字中带有“莺”字;四是村内有片土地被称之为“莺莺坟地”,据说,当年曾有墓碑;五是早年间村中老人曾见过一方崔相国家的匾额,如今已不知去向。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民俗 民风 蕴涵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