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舆论平台:一是以传统媒体为依托的政策性新闻宣传舆论场;一是以新媒体为依托的网络社区舆论场。如何提高管理运用这两个舆论平台的能力,如何增强两者的沟通对话和良...
做到反应及时。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力争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主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及时还原事实真相,用正确而强大的声音占领网络,抢占舆论制高点,让网络民意回归平静、理性,防止网络舆情演变成现实中的恶性事件。如云南昆明螺蛳湾事件,事发当天,昆明市相关领导就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事件进行通报。其后,媒体迅速参与舆论监督,以“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等办法,争取主动权。而云南省委宣传部领导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信息得到了及时、快速、准确、权威的发布,随后各类媒体对螺蛳湾情况进行了大量报道,让广大群众知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最终赢得了理解和支持。
保证公开透明。应对舆情,信息公开透明最重要。很多情况往往是因为麻木、回避而引发不满,拖延贻误主动。本来可以讲得清的事情、解得开的矛盾,硬是被遮遮掩掩、迟迟未决,拖得民情不满、情绪对立,让许多本来不大的事件酿成了大的冲突。
尊重网络民意。民意早期受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民意在每一道环节上的被冷落与搁置,都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因此,领导干部要化解网络舆情,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尊重网络民意,认真倾听网民和公众的利益诉求乃至某些非理性情绪,保持官民沟通,保障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均衡表达和平等博弈。
勇于问责。在舆情热点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不能掩饰问题,敷衍塞责,避重就轻,袒护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与政府有连带关系的单位或个人,与群众“躲猫猫”,这样只能激化矛盾,扩大舆情。如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豪车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政府在网络舆情面前之所以被动,关键是因为有关负责人一味想捂,一味想回避。因此,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深入问责,最终凭借真相大白和妥当处理,取信于民。如郑州市某官员“替谁说话”事件的处理,当地政府领导采用了低调而简洁的处理手法,让责任人停职检查,果断切割,避免了“越抹越黑”的被动循环,同时又有效地减弱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