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南滚”空余古堤 (1)

2010-07-14 10:08:2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公元1462年前,滔滔黄河流经获嘉。 公元1462年后,黄河自获嘉境南徙原武,史称“黄河南滚”。 南滚之前,古黄河获嘉段以古阳堤为界,堤南为禹王故道,堤北为黄河泛区。南滚之后,堤南空留漫滩、自然堤与河床,...


    看守寺庙的是一个名叫张玉珍的村民。据她介绍,刘伶石碑遭遇甚为坎坷,早在“文革”时期,几通石碑被村民抛掷于河沟,深陷污泥。原先所建造的刘伶寺、刘伶井在“破四旧”时都惨遭破坏,已不复存在。“文革”结束时,村民才把石碑冲洗干净立于村里。最奇的就是影像碑,原被村民拿出充当仓库墙砖,村民朱秀梅在拆除墙砖时,发现了这通影像碑,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她以10元钱的价格卖于同村刘姓人家。


    张玉珍告诉记者,村里的刘姓人家多称是刘伶的后人。从朱秀梅手中购买影像碑的刘姓村民认为,碑是自家祖宗的遗物。长久以来,村民就知道村里有这样一通影像碑,可谁也没有真正目睹过石碑尊容。影像碑被冲洗后,村民们这才发现,原来石碑四面刻字,中间还有刘伶影像。


    刘家收藏后,影像碑也曾立于村里。多年来,省内外各界人士,都来过问刘伶遗物。渐渐地,不仅刘姓人家,全村人都认识到了刘伶的好处。后来,影像碑就被刘家藏于私处,很少露面了。


    9个姓氏源自获嘉


    获嘉地处黄河故道,其姓氏起源更是源远流长,黄河故道姓氏丰富多彩,姓源庞杂,无奇不有。据宋连会等人研究,发源于获嘉的姓氏有宁、职、阳、樊、征、苗、苑、蒋、周9个。关于黄河姓氏的故事更是吸引人。


    ■ 一家五姓扎根获嘉


   在获嘉县城关镇大洛纣村,耸立着一座高约2米,字迹清晰可辨的碑石。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五姓碑”。


    “五姓碑”立于清道光10年(公元1830年),碑文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今获嘉县黄堤镇狮子营村可姓,丁村乡陈孝村张姓,城关镇大洛纣村冯姓共300多户,有近2000人源出一脉为元太祖宗室后裔,本是蒙古族人。


    元灭亡时,“五姓”祖先归顺明,明弘治14年皇帝昭告天下均改称汉姓。“五姓”祖先的后代生有五子,依次为哈利、哒礼、忽泰、失月、把都。遵从朝廷规定,哈利改姓可,哒礼改姓王,忽泰改姓冯,失月改姓石,把都改姓张。从此,亲兄弟五人,各有姓氏,分门立户。后来,王姓与石姓下落不明,部分可姓迁居滑县,其他姓仍在获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狮子营村可姓、陈孝村张姓、大洛纣村冯姓恢复了蒙古族民族身份。


    ■ 宁氏祖根在获嘉


    获嘉县是宁氏家族的祖根地,上古时期称为宁邑,宁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宁氏起源之一就是源于姬姓,周武王(姓姬)灭商之后,分封姬姓诸侯,武王封他的弟弟康叔于卫(今河南濮阳一带)建立卫国。其后裔有卫武公,武公子季亹,被封于卫地宁邑,其后裔以封地为氏,遂有宁姓。据记者了解,季亹墓就在获嘉县李村东500米,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家房产文书至今保存于获嘉县档案馆。宁氏远祖参与武王伐纣“勒兵于宁”的古迹——同盟山,就在获嘉县城东北两公里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获嘉县档案馆馆长、河南省史志协会会员宋连会结绍,2005年、2008年“中国•获嘉甯邑历史文化研讨会”已连续两届在获嘉成功召开。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黄河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