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地处黄河下游上端,上与武陟接壤,下与濮阳毗邻,河道总长约165公里。 说起黄河,了解黄河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里曾经非旱即涝、盐碱泛滥、沙烟四起。明人韩贯有诗为证:“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蓬头径布...
新乡地处黄河下游上端,上与武陟接壤,下与濮阳毗邻,河道总长约165公里。
说起黄河,了解黄河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里曾经非旱即涝、盐碱泛滥、沙烟四起。明人韩贯有诗为证:“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蓬头径布妇,赤脚煮盐人……”
走进今日黄河,昔日风沙盐碱已变沃土良田。“黄河的脾气变了。”新乡的百姓这样对记者说,“如今的黄河是美丽温柔的母亲。”
一只金靴子
古黄河纵贯新乡地区,把新乡分割成西北、东南两大块。平原大学学报编辑部原编审陈泓老师形象地把新乡市地形图比作“一只鞋尖朝东的平躺靴子”,“靴帮”为上部,即西北部,是连接太行山及其余脉的辉县市和卫辉市北部。在“靴腰”处,从靴后向靴前,也就是在新乡地区中部,自西南向东北,是一条西汉时期的黄河故道。“靴面”和“靴底”,即东南部,顺着一条现今向东流去的黄河水,即黄河北岸是原阳、封丘、长垣三县的南边界。
黄河新乡段迁徙历史源远流长,所谓黄河故道,包括获嘉、新乡、原阳、延津、封丘等5个县区,黄河新乡段河道宽浅散乱,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道。新乡的水利、农业以及人口变迁都紧随这条日夜东流的黄河。
新乡黄河河务局赵瑞金先生,这位在治黄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黄河,用“最为简练、最为通俗”的话语,向记者讲述了黄河千百年来的流徙。
黄河河道新乡段有史前古道、禹王故道和现行河道之分。史前古道形成于早、中全新世散流亚期,经河南省地矿第一水文地质工程队勘探发现,古河道经今获嘉徐营以南入境,直至新乡市西北部。
大禹导河治水形成的古黄河当时被称作禹河。在西周及春秋战国、秦朝时,禹河已修建堤防。西汉时期,禹河堤防已具相当规模,这就是黄河历史上的“西汉故道”,又称“禹王故道”。
西汉故道时期的黄河水在新乡地区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顺着流向来看,左边大堤自现今的武陟县冯堤入获嘉县,向东北延伸,接新乡县的太阳堤、关堤、秦堤和卫辉的大张庄、柳卫之堤,再向东北,出新乡地区至浚县。右边大堤起自原阳磁固堤,经福宁集、秦庄、延津、石堤、夹堤、小庄、胙城,继续向东北延伸,出新乡地区境至滑县。在西汉故道行河期间,公元1448年河决新乡八柳树,河道南徙,从此,原阳、封丘两县南临黄河。1462年,河道自武陟迁徙至原阳以南,从此获嘉、新乡两县绝流。1478年,河决延津迁徙至封丘,从此延津绝流。1855年,河决兰考,从此长垣东临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