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淬大河弦
——有感于九三阅兵
文/薛宏新
(一) 序·京华晨光
天安门楼披金纱,晨曦里头抖擞啦!
长安街,平展展,青石板映着日头爷儿的脸。
八月的风有劲道,九月三号响号角,
——这可不是寻常的赶庙会,这是咱中国雄兵亮刺刀!
(嗨!爷们儿,姐们儿,搬好板凳坐稳当,大戏开场锣鼓夯!)
(二) 铁流·正步惊雷
听!——咔!咔!咔!
方阵来了!地皮颤三颤!
绿军装,红帽墙,眼神儿刚得赛金刚。
脚底板砸地“嘎嘣脆”,砸出个坑儿能端水!
(乖乖!这阵势!比咱黄河鲤鱼跃龙门还攒劲!)
“向右——看——!”
一声吼,山呼海啸震云头!
钢枪贴胸脯,枪刺挑破天幕露光芒,
——那是咱先烈血染的星斗在闪亮!
(三) 重器·巨龙昂首
瞅!——轰隆隆!轰隆隆!
铁疙瘩!铁疙瘩!排山倒海过来啦!
坦克履带裹着黄河泥,碾过旧岁屈辱的疤瘌迹。
导弹车,长又长,赛过老农赶车的辕马缰!
“东风快递”,名儿怪俏皮,威力可不敢瞎胡闹哩!
它肚里揣着霹雳火,专治各种不服和挑唆。
(俺嘞娘啊!这铁脊梁,顶天立地谁能挡?)
(四) 鹰隼·撕破苍穹
望!——嗖!嗖!嗖!
银鹰列阵天上吼!
拉烟彩带织锦绣,织成咱中国蓝的宽心绸。
歼击机,像鹞鹰,翅膀一抖搅动八面风。
轰炸机,沉甸甸,肚囊圆鼓像个庄稼汉,
——装的可不是红薯棒子,是保家卫国的“定心丸”!
(中!真中!比俺村头老榆树上掏斑鸠的弹弓强万重!)
(五) 血脉·人民如海
街两边,人如潮,胳膊挥得像高粱梢!
大爷的泪珠儿噙眼角,滴在补丁摞补丁的旧军帽。
大娘攥着花手巾,擦不干的欢喜透手心:
“孩儿啊,瞅见没?这就是咱靠得住的‘硬腰筋’!”
娃娃骑在爹脖上,小拳头攥得瓷绷绷:
“长大俺也穿迷彩,开‘铁牛’(坦克)保咱家门口!”
(噫——!这人心齐,泰山移!铁打的江山根基!)
(六) 追忆·烽火太行
阅兵车过金水桥,俺的眼窝起波涛——
恍见太行山深处,青纱帐里头打游击:
爷爷的土铳火药少,打得鬼子哇哇叫。
奶奶纳的千层底,走出个新中国立天地!
小米粥,南瓜汤,滋养了铁军硬脊梁!
(老伙计啊!恁瞅瞅!恁的血脉在今日钢甲里头烧得旺!)
(七) 脊梁·河南儿郎
方阵里,有张脸,浓眉大眼像嵩山岩。
报一声籍贯是“中”,河南娃子响当当!
从红旗渠的锤头响,到阅兵场的正步夯,
骨子里刻着“不服输”,肩膀上扛着“中!中!中!”
(得劲!真得劲!俺豫军的后生,站如松,行如风!)
(八) 誓言·和平担当
鸽哨响,蓝天高,和平的旗帜风中飘。
咱亮剑,不为战,只为豺狼不敢龇牙犯!
老祖宗的话儿记在腔:“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这钢铁长城扎稳桩,护的是五洲同把饭碗端!
(恁看这气魄!敞亮!厚道!就是大国范儿!)
(九) 尾声·大地回响
礼炮歇,人群散,豪情还在胸中翻!
黄河水,浪赶浪,奔腾不息向东方。
太行松,石缝长,顶风傲雪骨更刚!
九三阅兵,惊天动地这一场,
不是戏台耍花枪,是真金白银硬杠杠!
它告诉日头告诉月,告诉江河告诉岳:
今日之中国——
筋骨硬!血滚烫!胆气壮!
谁敢再动歪心思,试试咱铁拳夯不夯?!
(妥了!得劲!美气!这日子,有奔头嘞!)
(十) 跋·根与远方
胡辣汤的热乎劲儿,此刻化作心头血滚烫。
烩面拉的筋道长,正如民族韧性万年长!
从麦浪翻滚的豫中平原,到钢花飞溅的十里船厂,
从阅兵场上的雷霆万钧,到田间地头的锄头飞扬……
这力量,叫“万众一心拧成绳”!
这底气,叫“国泰民安根基硬”!
九三啊,你是刻进骨头的铭文,
你是点燃血脉的火星!
——待明日,再有风雨来泼洒,
咱河南一亿人,端起黄河当号角:
“保卫俺的家!保卫俺的国!保卫这太平好日月!”
(中!就这么弄!嘹亮!)
责任编辑:申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