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2025郑州马拉松在郑东新区CBD激情开跑。郭泓佐 摄

11月16日,身负姓氏旗的参赛选手在赛道上奔跑。牛书培 摄
□本报记者 黄晖 李悦 实习生 薄余丰
跑天地之中,回老家河南。11月16日上午,“郑州银行杯”2025郑州马拉松在郑东新区CBD如意湖畔鸣枪开赛,来自天南海北的近2.5万名跑友会聚郑州,用脚步丈量这座3600年来繁华不息的城市。
作为中国田径协会A类赛事,今年迎来第五届的“郑马”在做好竞赛组织、安全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在跑者服务、配套活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拓展,呈现了一场专业精神与人文温度兼备的体育盛会,书写了四海跑者与老家河南双向奔赴的温暖篇章。
专业办赛
跑者+观众点燃城市激情
2025郑州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田径自行车运动中心监管,郑州市体育局等单位承办。比赛设马拉松、半程马拉松两个项目,赛事规模2.5万人。
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串联起“大玉米”(千玺广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商城遗址、二七纪念塔等城市地标。赛道上,一个个活力四射的身影,穿越文脉相传、古今交融的城市,用奔跑点燃城市激情;赛道旁,热情的市民用加油呐喊诠释着城市的温情,让郑州暖意融融。
郑马组委会给跑者搭建了细致、温馨的全流程服务体系,确保选手获得舒心的参赛体验。
比赛当天早上,郑州的气温较低。选手存衣、检录之后,身体的保暖是个问题。不过,组委会做了充足预案,在跑者参赛包里准备了一次性雨衣、保温膜和几片暖宝宝。“太走心了!”有跑者说,“郑马的装备有点暖。”
传承创新
“姓氏马拉松”深入人心
完赛区域的LED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各姓氏平均成绩和各姓氏第一的成绩排名;领到沉甸甸奖牌的跑者兴奋地摩挲、拍照,还拿出此前已经领到的刻着自己姓氏的定制徽章,让奖牌和姓氏徽章正式合体;完赛的姓氏旗手执起姓氏大旗,完成仪式感满满的插旗仪式……2025郑州马拉松的现场,姓氏文化元素无处不在。
从2018年首届赛事起,“郑马”就依托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打造了极具辨识度的“姓氏马拉松”IP,也让“郑马”在全国诸多路跑赛事中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标签。今年,“郑马”在招募姓氏旗手、定制姓氏海报等基础上,将往年和奖牌配套的定制姓氏磁贴升级为更有质感的姓氏徽章。
选手在赛前会先领到一款刻着自己姓氏的磁吸徽章,完赛之后再将姓氏徽章和奖牌“合体”,这枚专属于自己的姓氏奖牌也成为跑者珍藏的文化信物和独特的郑州记忆。
向新而行
文体旅商融合更加全面丰富
郑州马拉松从创赛之初就致力于在做好竞赛组织、跑者服务的同时,以赛事为媒介和平台,展示城市魅力,弘扬中原文化,助力文体旅商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今年的郑马嘉年华现场首次设置了以宝藏文博、文创潮玩、手作创意、吃货补给为主题的“郑马好市”市集,为跑者与市民打造了一个集逛、吃、玩、乐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河南博物院、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郑州博物馆、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携文创产品和“移动博物馆”入驻,向跑者诠释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赛事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上,今年“郑马”也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最受外地跑者欢迎的是河南博物院的免预约参观,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溯源之旅,“老家河南”之旅不虚此行。郑州市推出演艺赛事优惠政策,比赛期间“郑马”跑者可以在全市餐饮、酒店、景区和特色商圈享受专属折扣。同时,合作酒店的赛事专享价、延迟退房、能量餐包等专属福利也让跑者实实在在受益。
跑马拉松,识郑州城。期待万千跑者和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之间这场双向奔赴,书写更加精彩的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