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若凡
眼下正值河南“三秋”生产攻坚关键阶段,异常偏多的降水成为影响农事的核心因素。10月6日,省气象局数据显示,9月以来全省降水、阴雨日数均打破1961年以来同期纪录,10月多雨态势持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雨中夺粮正全面展开。
9月以来,我省阴雨天气呈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省累计出现8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平均降水量达32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平均阴雨日数24.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9.6天,两项数据均刷新196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
进入10月,多雨的天气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截至6日8时,全省平均降水量5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1倍。土壤墒情方面,76%的测站土壤偏湿,43%的测站土壤水分过饱和,泥泞的田间让普通收割机难以作业,履带式收割机成为抢收主力。
未来10天,全省大部以阴天为主,降水呈现区域不均的特征。10日前,豫东、豫南以多云到阴天为主,无明显降水;豫中8日至9日有零星小雨;豫北、豫西7日至9日仍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局部地区需防范降水对未收作物的影响。
10月中旬,副热带高压略有南落,但阴雨天气仍唱主角。其中10日至13日,淮河以北大部有小雨,沿黄及以北、豫西地区有中到大雨;14日豫东、豫南有小雨(局部中雨);15日至20日全省还将出现分散性降水,持续阴雨易推高未收秋粮的发芽、霉变风险。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前期,降水强度将有所减弱,预计全省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持平。其间,将迎来两次冷空气过程:10月23日至26日、11月1日至4日,大部地区会伴随小雨,需关注降温对小麦播种后出苗的潜在影响。
针对当前天气形势,我省气象部门明确了关键抢收窗口期。10月6日至9日豫东、豫南及豫中局部,14日后豫北大部降水减少,这两个时间段需集中人力、物力推进收获。截至10月6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7263万亩,占总面积的62%,日进度达426万亩。
为降低产后损失,河南已全面激活粮食烘干保障体系。目前全省已设置2900个粮食烘干中心(点),可用粮食烘干机械4963台。其中,商丘市一地就有194个烘干点,日烘干能力达1.76万吨;周口市紧急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应急烘干和超标粮食处置两大关键环节。
土壤偏湿地块的腾茬散墒同样紧迫。当前全省正推进已收获地块加快腾茬,对过湿地块采用开沟、翻耕等方式散墒降渍,为小麦适期播种创造条件。根据麦播技术指导意见,豫北适播期为10月8日至15日,豫中、豫东为10月10日至20日,豫南为10月15日至2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至10月底。
气象部门同时强调,后期天气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省气象部门将持续密切监测天气形势,做好晴雨预报滚动订正,加强与农业部门联动,全力以赴保障“三秋”生产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