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才,濮阳黄河河务局范县黄河河务局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和笑天,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马头岗水务分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本报记者 周晓荷
一位是黄河濮阳段的60后“老河工”、一位是郑州净化污水的80后“水医生”,全国先进工作者林喜才与全国劳动模范和笑天的人生轨迹没有太多交集,但他们的故事,却在河南水脉的律动中交织成一曲劳动者之歌。
4月29日,在郑州花园口附近的儿子家暂住的林喜才一早出门遛弯儿,向黄河边走去。“1981年,我进入河务系统,跟黄河打了40多年交道,现在退休了,还总想到黄河边看看。”之前在濮阳黄河河务局范县黄河河务局当河道修防工的老林,对黄河充满了眷恋。
40多年中,林喜才一直奋战在黄河河道修防第一线,成功抢护工程重要险情20多次。“2003年,我带队去封丘县支援抢险,‘白加黑’整整干了13天;2007年,范县辛庄滩区灌溉引水闸门失控漏水,我们用了4个小时就把险情控制住了……”曾经的惊心动魄,老林历历在目。
爱岗敬业,是劳动者的底色。这种品质,同样刻在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马头岗水务分公司副总经理和笑天的骨子里。
马头岗污水处理厂是目前郑州市主城区内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担负着市区东北部20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污水收集处理任务。“从2014年到2024年,我负责厂里的生产调度工作,这项工作24小时运转,责任大、锻炼人。”和笑天说,“这10年里,我几乎每天都是凌晨才睡,睡前必须要再看看实时监测的水质指标……”
夏日,在热浪翻涌的鼓风机房逐台巡检;寒冬,在结霜的生物池边一寸寸排查管道……和笑天以钉钉子精神扎根污水处理生产一线,在他和同事们的守护下,污水经过处理变成清水,汩汩流入贾鲁河。
业精于勤。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他们练就了“火眼金睛”——
林喜才巡堤时可以通过看草色辨湿度、听水声判流速、摸土壤查隐患。有一次,他发现掉落的杨树叶片反光异常,由此排查出一处暗渗,堪比仪器检测。而和笑天根据经验,仅通过观察曝气池泡沫的形态、颜色,就可以预判水质波动,从而采取措施。
精益求精。他们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林喜才先后完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项目47个,其中,“挖掘机插桩器”项目替代传统人工水中插桩的抢险方式,使工作效率提高3倍;和笑天带领工作室团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确曝气、精确加药、精确排泥、污泥膨胀控制等技术,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
从一花独秀到百花盛开。他们将自己所思所感所得无偿分享——
林喜才退而不休,经常受邀与新一代治水人面对面交流,数十万字的黄河堤坝工程抢险规范化技术流程,凝聚着他半生的防汛抢险经验,让黄河抢险技术应用有章可循。去年换岗的和笑天,将自己整理的70多万字调度运行记录送到新负责人手中,其中记录着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及调控措施……在工作室里,他们的徒弟崭露头角,成为行家里手、技术标兵。
水,是流动的岁月,也是精神的载体。两代劳动者,用初心守护着水脉,守护着生生不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