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苦硬吃”式值班该“下班”了

2025-04-29 18:51:09 来源: 广州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半日谈记者近期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部门和地区的值班制度出现泛化、僵化、应付化等异化苗头,空耗基层精力却难以匹配实际工作需求。

  不可否认,值班值守制度一直是有效发现紧急情况、应对突发问题的必要举措,也是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的必要手段。然而,一些地方、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走偏,不仅让值班“变了味”,还让基层跟着“没苦硬吃”。比如,“无论事多事少,一律值班最好”“值班一个月,蚊子比人多”“电话随时响,接了说‘无事’”……不难发现,值班其实从脱离实际工作需要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变质了。

  这些明明可以避开的“苦”,为何有些单位还是“硬吃”?

  “应付检查”恐是主因。曾有基层干事犀利吐槽,对一些部门和基层干部而言,“无意义值班”最大的意义,恐怕是两个“万一”——“万一上级抽查有人在”与“万一出事了有人顶”。正是这些避责心理,让原本为了担责的值班,无形中沦为推责的手段,这既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也败坏了基层工作的作风。

  “为值班而值班”也会传染。所谓“为值而值”,常见于一些基层单位为了向上级邀功,故意打造“敬业”人设,可自身水平有限,只能在值班值守这个“苦办法”上自行加码。比如非必要成必要,非全部变全部。这股歪风邪气若没得到及时制止,就可能演变成“你值我也值”的跟风现象,比如一些非一线部门本就不需要值班,但看到其他兄弟单位值班了就开始嘀咕——既担心他们值班被上级看见,更担心自己不值班被上级看见,于是“没苦硬吃”式值班就出现“部门传部门”的怪象。

  值班“不唯实”,往往是“只唯上”导向引起的。但归根到底,若不是有的上级部门将值班等同于履职尽责的“标尺”,以及考核评价的“棒子”,恐怕也不会有基层部门“积极下效”。说到底,这股“宁滥勿缺”的盲目值班之风,还是“唯上不唯实”的官僚主义作祟。

  如何破?事实上,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能理解值班制度的必要性,他们只是希望值有意义、有实质工作内容、真正需要值的班。那些无实质内容的值班,显然不应在列,该及时剔除。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置值班制度,是破除基层形式主义的应有之义。其中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上,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和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按需值班”措施,并对不合理的值班应减尽减;在问责态度上,要做到宽严并济,避免过度苛责。比如,有的上级单位动辄“问责先行”,10秒内未接起电话就点名批评。这类“小题大做”的问责方式,既无意义,也伤了士气,大可不必。对此,要规范、优化值班检查方式,减少对程序的过度干预,强化结果导向。比如,将值班评价从“是否在岗”转为“是否发现问题”“能否解决问题”等。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补偿机制,通过补休、补贴等方式弥补值班期间的付出,让值班更“值得”。 (陈文杰)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