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郑州机场国际快件中心。薛奥林 摄
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铁路操作部部长张永恩正在介绍河南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受访者供图
豫卖跨境电商联盟在“豫卖全球 向新启航”活动现场推介河南特色产业。受访者供图
息县淮河新区港区建设正酣。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郑州机场,货机正起飞。 本报资料图片
12月20日,繁忙的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核心提示
冬日中原,气象万千。
郑州机场货机起降不停,80万吨的年货邮吞吐量创下新纪录;一趟趟中欧班列疾驰而出,横跨亚欧大陆,累计开行突破13000列;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跨境电商加速发展;内河航运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出海口”搬到了河南人“家门口”……
这是内陆大省河南,也是开放跃进的河南。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网联世界,河南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世界前沿”的巨大跃升。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名建设者点点滴滴的努力,最终汇聚成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空中丝路 “‘新纪录’里咱也添了一份力”
河南日报记者 郭北晨
12月23日,在经历了连续一个月的忙碌后,张祎终于准点下班了一回。
“前段时间国际跨境电商货物特别多。”张祎是河南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副经理,由于整天和郑州机场的国际快件打交道,他自称为“快递小哥”。
但与一般快递小哥不同,张祎负责运送的货物量“巨大”。截至12月22日,今年经郑州机场国际快件中心出口的跨境电商货运量达9.16万吨,同比增长近200%。
“跨境电商货物量持续增长,我们的工作量也跟着长。”张祎忙了一天,用劲儿搓了搓脸,提提神,“特别是赶到大批货物夜间运达时,入库、组板、调拨……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也是常事儿。”
下午,记者来到郑州机场国际快件中心时,3万平方米的场地外,十几辆大货车正排队卸货,6条安检线满负荷运转。张祎说,高峰期时,这里每天处理跨境电商包裹和国际快件近600吨。
采访张祎的过程中,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们不仅要和货运代理公司打交道,还要和航空公司、郑州机场海关做好沟通,每天都得打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话。”张祎说。
“客户在网上购物,只要下了单,就会频繁刷新物流信息,期待早点能拿到快递。”张祎说,下午运到机场的货,就要赶晚上的航班运出去,只有在各个环节都挤时间,才能保证运输时效。
为了能更快一点,郑州机场国际快件中心新增加了入货安检线,提高效率。
货物越来越多,空间也得“挤一挤”。“前两天,我们又申请腾出来了一个600平方米的空间,用来存放国际跨境电商货物,现在是一点儿地方都不浪费。”张祎笑着说。
时效和空间的问题解决了,各家货运代理公司也更加“青睐”郑州。
“看看门口这些货车的牌照,全国各地的都有。”张祎说,但是要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仅是保障能力强还不够,通达全球的航空物流网络是支撑。
今年以来,郑州机场新开郑州至法兰克福、亚特兰大/达拉斯、墨西哥城等国内外货运航线19条,“空中丝路”通道优势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在郑累计运营货运航空公司达29家,开通货运航线57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空公司达24家,国际货运航线38条。
12月22日,郑州机场的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创1997年通航以来年货邮吞吐量历史新高。
“‘新纪录’里咱也添了一份力!”张祎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份担忧,“按这样的发展势头来看,郑州机场国际快件中心又快‘装不下’了。”
陆上丝路 “要继续当好‘钢铁驼队’守护者”
河南日报记者 李筱晗
河南中欧班列开行11年多来,累计开行突破13000列。
自2013年7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开行以来,同年入职的张永恩,见证了班列由每月一列到“双向奔赴”,再到如今高峰时段每天多列,从“满载去、空载回”到“满载去、满载回”,河南中欧班列加速驰骋“新丝路”。
河南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在增长,张永恩也在成长。他从当年青涩的小张,成为中豫港务集团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铁路操作部部长,业务精湛。
今年11月,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开行中欧班列(郑州)544列,同比增长83.16%,创单月开行量新高。1—11月,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2599列,超过了2023年全年开行总量。12月23日,张永恩感慨:“中欧班列跑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就是我的梦想,看着中欧班列逐步发展壮大,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作为保障中欧班列运输安全畅通的“护航员”,张永恩要做好班列调度,沟通协调班列发运计划,合理组织去回程班列发运,并密切和铁路等部门沟通联系,做好跟进保障工作;协调好口岸,对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的海关、铁路部门等,处理突发情况,确保班列安全稳定开行……
记者在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班列综合服务中心见到张永恩时,他正通过电话与铁路部门协商班列计划。
“每个环节都要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才能让客户放心将货物托付给我们。”张永恩说。他和同事们用行动护航每一列班列的安全往返。
作为同事眼中的“百事通”,张永恩在家庭中却有些“不称职”。
妻子说,他很少能想起结婚纪念日之类的特殊日子,却记得每一趟班列的到发时刻。儿子小的时候,张永恩每次回家,他总会奶声奶气地抱怨:“爸爸说话不算数,每次都好久才回来。”
而现在,已经上初中的儿子提起父亲时,会自豪地说:“我爸爸也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一份力量。”每一次远行,都是为了助力中欧班列连接起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也为张永恩增添不断前行的动力。
如今,河南中欧班列班次越来越多,张永恩也越来越忙。“累并快乐着。”他坦言,“班次越开越密,意味着中欧班列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我们要继续当好‘钢铁驼队’守护者,为新丝路的新辉煌贡献力量。”
网上丝路 “帮更多外贸‘小白’借网出海”
河南日报记者 王歌
“100”,是豫卖跨境联盟(以下简称“豫卖”)理事长李凯的2024年度数字。
“今年,豫卖组织了100多场河南跨境电商产业带对接活动、走访了100家供应链企业、与相关部门一道同100家跨境电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对去年才成立的豫卖来说,突破不小。”12月24日,中国邮政郑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内,李凯告诉记者,通过这三个“100”,豫卖为省内企业对接到更多产业资源,更深入地了解行业,更进一步优化服务。
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成为外贸新动能。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河南跨境电商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跨境电商+产业带”成今年行业热词,越来越多源头工厂搭乘“网上丝路”走出国门,释放出“1+1>2”的聚合效应。河南乘势而上抢抓风口,在2024郑州跨境电商大会上,“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引来业界广泛关注。
身处行业多年,李凯敏锐洞察到了新趋势。“缺少资源、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省内很多源头工厂是实打实的外贸‘小白’,这也限制了河南传统产业带的‘出海’速度。”李凯说,作为企业与跨境电商平台之间的纽带,豫卖既对接亚马逊、希音等大平台,也掌握丰富的省内卖家资源。在培训活动的基础上,今年豫卖着重组织产业带对接活动,领着跨境电商卖家直达源头工厂选品,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河南特色产业由内向外拓展市场。
从今年5月举办首场产业带对接活动至今,李凯与跨境电商卖家一道,走遍省内17个省辖市,下沉乡镇,发掘出不少“潜力股”。
“驻马店平舆的户外休闲用品、焦作沁阳的发饰,质价比高,都具备走出国门的潜质。”李凯说,比如,平舆的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在国内都“排得上号”,但由于缺乏链接国外市场的渠道,一直没能打开海外市场。“我们做的就是链接资源,促成合作。”李凯说,上个月豫卖组织百家企业代表深入到工厂一线选品,弗克斯、中舆户外、沐歌家具等品牌以高质价比产品获得青睐。
不止于畅通渠道,在平舆,豫卖还链接专家资源,赋能产业提质升级、助推园区“触网”。“明年,我们将在河南跨境电商产业带百场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专题论坛+产品展示’‘跨境电商+产业带’人才孵化等项目,用‘100+N’帮更多外贸‘小白’借网出海。”李凯说。
海上丝路 “愿做助力河南通江达海的浪花”
河南日报记者 郭北晨
从信阳到湖南株洲坐高铁不到3小时,廖志强回家却用了3个多月。
“湖南有我的孩子,河南也有我的‘孩子’,两边都放心不下。”12月23日,在株洲家里过了个周末,廖志强又匆匆返程,作为中铁广州局息县淮河新区港区项目负责人,从9月初项目开工起,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工地。
息县淮河新区港区是淮河上游在建“第一港”,规划面积1124亩,将建设8个千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585万吨,建成后主要以矿建材料、粮食、集装箱运输为主。
在施工现场,廖志强带记者爬上一处小山坡。往南看,挖掘机、推土机、重载货车等10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往来穿梭,港口作业区轮廓初现;往北看,冬日的淮河如同一条丝带,在中原大地上蜿蜒而过。
“3个月前这儿是什么样?”记者问。
廖志强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在同样位置拍的照片:“你看这棵树,它旁边是一个近20米深的巨大矿坑。”说罢,他抬手指向不远处,曾经的矿坑已经被土填满,眼前只剩下平坦的地面。
“港口建设的成败,关键就在‘土’。”廖志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总共需要挖850万立方米土方,相当于将1000亩地挖10多米深。“我们要开工,就必须第一时间解决土方存放的难题。”
按照常规办法,可以申请临时用地堆土。“但是项目旁边就是基本农田,这个方案刚提出就被否决了。”廖志强说。凭借近20年的工程建设经验,他发现项目周边有多个废弃矿坑,且均纳入到了生态修复范畴。
用土方回填矿坑,既能解决“土”的去处,又能满足生态修复要求,一举两得。就这样,9月初,项目开工了。
然而随着工程进度加快,挖土量越来越大,矿坑眼瞅着快填满了,廖志强又想到了新办法:“附近有没有在建工地需要用土?我们可以免费送!”
说干就干,廖志强与业主单位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淮息航道公司一起对接地方政府,三方合力将附近施工项目联系了一个遍,“土”的难题解决了,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
“我就回家了2天,再回工地都能感觉到明显变化。”廖志强说,工期计划为24个月,按目前进展来看,还能提前不少。
作为工程人,廖志强常年在全国各地奔走,高速、高铁、桥梁……参与修建的项目数不胜数。但从2019年参与修建濮新高速起,他已经在河南扎根5年多。
“中间我们也接到过航道疏浚的项目,但工程量不大。”让廖志强印象深刻的是,从去年开始,河南内河航运发展全面起势,一个个标志性工程启动,“我们愿做助力河南通江达海的浪花。”
和廖志强聊天时,他一连跟记者说了好几次“骄傲”,临别时,他又说:“等项目通航,我要带着孩子来一次,他肯定也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