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锻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2024-07-01 09:54:58 来源: 河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脚踏三家村这片土地,张桂芳已然成为一名老练的村支书。

在郑煤机集团,“党员示范岗”设在生产线上,党员武继旭(右三)正给大家讲解理论知识。 苏振宇 摄

郑东新区党工委在豫发大厦组织开展政校企沙龙活动。

由党员、社工、热心群众和志愿者组成的许烟社区网格员队伍,经常进行安全巡防、入户走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楼宇党建、农村党建、企业党建、社区党建……“党建+”如同一个支点,党建赋能,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动能不断凝聚,为民服务效能日益提升,经济发展势能愈发强劲。“七一”前夕,记者深入一线,探访基层党建的亮点做法,全方位展示我省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锻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的生动实践。

  楼宇党建

  汇聚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

  □本报记者 刘婵 赵若郡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上,近2300家企业在此集聚。面对“竖起来的社区”,党建工作怎么开展?

  在探索中,郑东新区党工委逐渐明晰方向——将支部建在楼宇中,推行“党建红”引领、立体化覆盖、全方位服务的“红立方·楼事会”工作模式。

  6月28日,走进龙子湖南路社区的豫发大厦,楼事会“三张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条目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绿色代表已完成的,黄色代表进行中的,蓝色表示长期项目。”社区党支部书记宋玮解释,楼事会定期收集楼宇内企业需求,结合可利用资源,制成“三张清单”,以项目化方式推动服务企业的各项措施落地。

  “豫发食堂项目已经标上了绿色。”宋玮带领记者来到大厦负一楼花园知味职工自助餐厅。此前,企业员工面临没有地方吃午饭的问题,楼事会协调豫发大厦业主单位华堂遇彩饭店承包员工食堂,让大家不出楼就能享受到实惠放心的餐饮。

  服务的触角,标注着基层党组织的温度。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楼事会已累计梳理2465件,解决2461件,解决率达99.84%。

  目前,以豫发大厦为试点,“红立方·楼事会”已在龙子湖智慧岛17个科创楼宇全面推行。在郑东新区组织人社局副局长侯敏看来,楼宇党建,既要聚焦需求,向下扎根,又要链接资源,向上拔节。

  在楼事会今年第二季度临时磋商会上,中原科技城综合服务中心、郑东新区经济发展局等相关单位到场。“中小微企业如何更好融资”“同行抢注商标怎么维权”……各单位现场“接单”,能解决的现场答复,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反馈。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在楼事会中,楼宇党组织书记任楼长,社区和街道办工作人员、企业代表任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1长N员”组织体系已然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不断凝聚。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从解决“关键小事”到优化营商环境,在龙子湖智慧岛,“红立方·楼事会”正向2.0版本迭代升级,楼宇党建也正成为汇聚城市“向上生长”的重要力量。

  农村党建

  用心做一件“很酷的事”

  □本报记者 赵若郡

  “2021至2025年,要做一件‘很酷的事’。”这几年,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桂芳的微信个性签名一直没有变。

  6月28日,记者在村里见到张桂芳。穿着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扎着“丸子头”——搭眼一瞧,27岁的她仍是大学生模样,细聊之后,才发现这俨然是一位老练的村党支部书记。

  2020年年底,在“头雁工程”引领和乡贤力邀下,张桂芳放弃天津的工作,回到家乡三家村,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她想做的“很酷的事”,从打造“彩虹村”开始。

  联系画师、粉刷外墙、手绘涂鸦……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张桂芳用奇思妙想让古朴的村屋与青春的浪漫撞了个满怀,三家村作为鹤壁第一个“彩虹村”很快出圈。

  彩虹绚烂,五星闪耀。党建引领,争创“五星”支部,改善出行条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边干边思考,她的方向逐渐明晰。

  2021年修第一条田间路,2022年修户户通入户路,2024年铺设柏油路……在张桂芳看来,让村民不再走泥泞的路,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全体村民、全体村民,咱村的柏油路修好啦!”就在采访时,好消息在村里的广播中不时响起。这条一公里长的柏油路,从南向北穿村而过,平坦而宽阔。

  对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张桂芳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借力网络直播,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和村“两委”成员商量后,她决定以村集体名义开设抖音小店。

  “我们刚开始卖散装小米,销量并不好。”张桂芳坦言。初级农产品不好卖,深加工怎么样?不怕挫折、重新开始,张桂芳一次次和厂商沟通方案、研发产品。

  变网络流量为经济增量才是“硬道理”。如今,在直播间里,南瓜吐司、红豆吐司、纯手工编织篮……商品品类越来越丰富,销路也越来越宽。

  “3年前,过年发放的慰问品是企业赞助的,今年村里能掏钱给乡亲们买了。”对于村集体经济增长,村“两委”成员张文丽很有感触。

  在互联网上,村里的农产品越走越远;在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中,三家村发展的路也越走越广。

  企业党建

  “红色动能”赋能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智能行车、自动导向车将物料精准运至所需工位;一只只机械臂灵活挥舞,抓取、切割、打磨、焊接等自如掌控……6月28日,走进郑煤机集团智慧园区,智能生产场景处处可见。

  从诞生我国首台液压支架,到再造“世界第一高”的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从单一煤机,到“煤机+汽车零部件”双轮驱动……回顾集团发展历程,郑煤机人探索实践的党建“一二三四”工作法,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红色动能”。

  所谓“一”是一个目标——发展;“二”是两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方向;“三”是三大工程,即阳光工程、清风工程、温暖工程;“四”是四同建设,即同一单元、同一领导、同一目标、同一考核体系。“简单讲,就是中心工作在哪里‘用力’,党建工作就在哪里‘加油’。”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必须拥抱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子煤机行业首家数字化工厂,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项目团队组建时只有16人,最多时,需协调监督17家单位穿插施工。”郑煤机智慧园区厂长助理苏振宇回忆,团队中多数是党员,大家没日没夜干,无人抱怨,一心想的是解决问题。

  不到11个月,智慧园区700余台设备安装调试顺利完成,实现了智能生产全线贯通。“同样产能条件下,传统煤机制造工厂需1000人,而我们只需200多人。”苏振宇说。

  把业务工作难点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党建+生产”,让集团柔性产能稳步增长;“党建+营销”,行业公开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党建+研发”,郑煤机屡次刷新煤机装备支护世界新高度。

  党员们也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武继旭不断革新智能化焊接方式方法,实现了大幅度降本增效;党员马云龙践行“一次做对”理念,产品固有可靠性稳步提升……

  “郑煤机将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集聚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团,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贡献力量。”郑煤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区党建

  “网”罗民生幸福满“格”

  □本报记者 金京艺

  6月25日清晨,秦凤莲早早起床,开始了日常巡防。到小区走一圈,查飞线、看消防、排隐患、解矛盾。

  秦凤莲是许昌市魏都区许烟社区帝豪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小区网格员,虽年过古稀,但巡防时总是“走路带风”。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流动哨’‘和事佬’‘顺风耳’,说的就是我们社区网格员。”

  在许烟社区,越来越多的“秦凤莲”奔走其间,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俨然一道“跃动的风景”。

  近年来,许烟社区认真落实魏都区“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网格体系,以党建网格建设助力社区居民幸福“满格”。

  两年前,许烟社区空巢老人张红玉因摔伤导致行动不便,本就患有基础病的他,定期到医院治疗成了难事,老人郁郁寡欢。

  社区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立马联系社工协助张红玉定期就医,同时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开展心理疏导……一套暖心服务“送上门”,老人心里踏实了、笑容回来了。

  腿伤康复后,张红玉也主动报名成了一名网格员。如今,他不光是小区党建网格活跃分子,还是家喻户晓的“矛调高手”。

  围绕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许烟社区网格员们走到群众身边,化解邻里纠纷、解决停车难题、助力小区改造、进行政策宣讲,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升温增效”。

  人在“网”中走,题在“格”中解,事在网上办。在许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侯晓一轻点鼠标,“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上的社区居民基本信息一目了然,所辖商户名称、地址等数据跃然屏上。

  “社区党建网格化,不仅在身边,也在‘云端’。”侯晓一介绍,许烟社区已实现“社区信息一网采集、社区事务一网办理”,覆盖社区4个小区、2181户居民的党员微信群、居民微信群,也发挥着议事厅、大讲堂、服务队、调解室的作用。

  治理主体由“单”向“众”,治理模式由“粗”转“精”,治理效能由“低”到“高”……党建网格建设中,一曲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大合唱”正在社区邻里间精彩唱响。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