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正在采集水样。渠首中心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 赵一帆
4月27日,晴。平静的丹江口水库,一艘水质监测船行至水面中央停稳。
取出采样器,系好绳子,缓缓放入水中,取到水样后再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作为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以下简称“渠首中心”)的一名工程师,这样一套动作,黄进每月要重复好多次。
“采样点位不能错,水样存储容器也不能错。”黄进说。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水质样品,根据监测因子不同,需要分装到十几个对应的容器中。容量多少,是否需要避光,容器用什么材质,这些细节都有讲究。
在丹江口水库库区,一共有21个水质手工监测点位和14个水质自动监测点位,分别在环库区以及丹江河、老灌河、淇河3条入库河流上。监测水质就是和大自然打交道,冒严寒顶酷暑是常有的事。
“到了冬天采样的路最难走,岸边的石头上都结了冰,一不小心就会滑落到水里。若是遇上水质自动监测浮标失灵,还要跳进刺骨的湖水中维修。”黄进说,“采样工作必须认真严谨,因为一处失之毫厘,结果就可能谬以千里,影响到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
完成一次水质监测,采集水样只是第一步。黄进和同事们还要对水样进行实验分析、编制报告和数据上传。
黄进记得,监测中心运行的第一年,渠首中心就接到任务,要拿到地表水环境质量109项因子全分析监测资质。然而,当时整个中心的实验人员只有13人,持有相关监测上岗证书的人员更少。
就是这个平均年龄仅有33岁的团队,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边运行,最终在5个月内,完成地表水109项全因子持证上岗和实验室资质认证工作,填补了南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地表水全分析的空白。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丹江口水库考察,黄进向总书记汇报,丹江口水库陶岔出水口水质一直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
时光荏苒,黄进和渠首已共度十年青春,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这是渠首中心每一位监测人员的必备素质。渠首中心地处淅川县九重镇张家村,距离九重镇区13公里、南阳市区130多公里。常年在这里工作,对心性亦是一种磨炼。
2022年年底,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特别、提名)案例名单公布,丹江口水库入选优秀案例。
“要把水源区的水质监测、应急、预警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丹江口库区、汇水区和主要河流、重点部位水面陆地立体化、全覆盖监测监管,守好这一库碧水。”黄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