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文艺繁花 竞放中原

2023-12-18 10:23:03 来源: 河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市民打卡郑州美术馆新馆。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幸福河南” 

李英杰《太极拳》摄影

“厚重河南” 曾宪平

《龙门石窟奉先寺全景图》摄影

p56.jpg

“大美河南”

陈文利《淡尽浮华》中国画

“现代河南”

罗鸣《郑有光诗一首》书法

  □本报记者 胡春娜 郭歌

  行走河南览千年风采,读懂中国谱当代华章。

  11月17日至12月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展出。近500件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短视频和民间文艺作品融于一展,从厚重河南、现代河南、大美河南、幸福河南四个角度,全景式展现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

  这场展览,让参观者触摸历史、感知文明,在灿烂多彩的文艺作品中“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文化成果 共享共悦

  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诞生及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这些历史文化瑰宝?用观众可观、可感、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呈现,是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文化归属感的桥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所呈现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白伟国的中国画《源之仰韶》采用仰韶文化的器物和纹样作为画面的主体物,表达临水而居的先人创造出灿烂的仰韶文化;李建设的油画作品《杜甫、李白、高适三人盛会》,围绕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三星相会”进行创作;曲海庆的摄影作品《研学红旗渠》中,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红旗渠青年洞开展研学活动,接受红旗渠精神教育……

  近年来,我省文艺百花园多姿多彩,文学艺术创作活跃,精品生产成果丰硕。

  这场展览的作品,是从河南本土文化内涵中发掘的,“豫”味十足,是近年来河南文化艺术的精品。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文利认为:“这个展览形式新、亮点多,可以说是河南近年来展览展示的一个高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共吸引6万名观众走进展厅,与艺术精品“面对面”。

  守正创新 服务于民

  “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以近500件展品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空间。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宏志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展,它给不同门类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艺术享受。喜欢书法的观众可以欣赏书法名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喜欢绘画的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绘画技法的突破,爱好摄影或者民间文艺的观众,也可以从摄影以及剪纸等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好。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展厅里,很多观众被巨幅空中丝绸之路几个典型场景所震撼。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刘锟说:“我之所以拍这个,主要是展示河南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这些照片,是河南人的骄傲。作为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用镜头更好地记录家乡、展现家乡、宣传家乡。”

  与此同时,为推动郑州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此次展览的主办和协办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作用,推出了文化特色突出、社会参与程度高的公益课堂,让更多人参与到艺术文化鉴赏、研究中,更好激发文化创新力。

  扎根于古 闪烁于今

  在3600平方米的展厅,逐一观看、细细品味一件件作品,越发深刻感受到,在中原沃土之上,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大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从厚重河南到现代河南,从大美河南到幸福河南,一件件展品在讲述独立故事的同时,又可以联结起来,勾勒出河南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这些作品既有名家大师的精品,也有文艺新人的力作。各文艺门类作品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一主题同场并置,突破传统界限,融汇各自特点,相互辉映、相互激发,形成矩阵效应。前来参展的观众漫步在不同展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对河南深厚文化的诠释与表现。

  溯文明之源,展时代之光。

  河南省文联主要负责人说,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居于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地位。期待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在河南大地上行走、感悟,用文艺作品讲述中华文明故事、出彩河南故事,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书写辉煌的文艺篇章。

  评论摘要

  展览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高度,具有鲜明的气势与气象,展现了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与当代的发展。作为一个河南人,在这次展览中看到了河南的文化自信、文化景观,以及积极、开朗、向上的文化面貌。展览通过绘画、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河南的成就、笑容与真诚!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席卫权

  漫步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倾听河南历史的脚步声,你一定会感到河南的文脉重新变得鲜活,历史也不再是一个个僵化的符号,时间的距离被艺术悄无声息地拉近了。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李坤

  在这里,艺术和哲学相遇,现实与历史相融。以艺术为媒介,这些遥远的历史仿佛没有消失,它们以现代艺术的形式向外界“讲述”:河洛古国的玉蚕蛹与当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遥相呼应,愚公移山的神话与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有着潜在的精神血脉。嵩山、古观星台、古吹台、竹林七贤、张仲景等历史地点与人物重新和我们建立了联系和对话。穿越古今,这是文化艺术的力量,也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创造。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李韬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