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览千年,横竖皆是中国心。汉字构筑起了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
近日,“汉字”成为热词,频频刷屏网络。破译一个甲骨文可以获奖10万元的“悬赏令”公示了第二批获奖成果名单,网友纷纷“膜拜”:“坐冷板凳,下大功夫,这10万元拿得理所应当!”春节渐近,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龘”一经发布,立刻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大家感叹“又学到新字了。”
再熟悉不过的汉字,是世界文明史的奇迹,更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且仍在使用的自源性文字符号系统,数千年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相互成就,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而在汉字漫漫演变和发展中,河南这片土地与河南人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河南,孕育汉字点燃文明星火——
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距今9000年,遗址中发现17例契刻符号,分别出现在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之上,早于古埃及纸草文字及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专家指出,贾湖契刻符号与汉字的基本结构、组合方式、书写特征都基本一致,表明其很可能已具有原始文字性质。
贾湖遗址的龟甲契刻。
河南南乐是“造字圣人”仓颉的故乡。相传仓颉为黄帝史官,当时各部落的结绳记事法互不相同,为便于交流加强沟通,黄帝命仓颉创造统一文字。仓颉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万物形态等,创造出最初的象形文字。
南乐县仓颉庙。
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则堪称惊世发现。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和殷墟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被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五百年。“甲骨四堂”之一的河南南阳人董作宾多次主持殷墟考古发掘,对甲骨学与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有着划时代的贡献,是我国现代甲骨学与考古学的重要奠基人。
甲骨文。
河南,见证汉字书写神奇演变——
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建议,施行“书同文”。李斯是河南上蔡人,他在大篆基础上删繁就简,整理制作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样小篆,进一步促进国家文化统一。
东汉时期,河南漯河人许慎编撰《说文解字》,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编撰科学的字典,其开创的部首检字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说文解字》共收入9353个字,它的出现标志着文字学的正式创立,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字书的发展,也是现代学者释读古文字、解读古代文献的重要依据。
漯河许慎文化园。
南北朝时期,河南沈丘人周兴嗣编著《千字文》。《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是迄今完整保存的产生最早、使用最久、影响范围最广的启蒙读物。
千字文。
北宋时期,毕昇在河南开封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印刷效率极大提升,版面可以随意修改,促进了文化传播。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活字印刷。
河南,推动汉字开启崭新篇章——
进入信息化时代,“字母键盘”成为记录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汉字却与字母输入方法难以兼容。为此,河南南召人王永民创立了汉字键盘设计三原理及数学模型和“汉字字根周期表”,并于1983年发明“王码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有效解决了进入信息时代的汉字输入难题。他于1998年发明的“98规范王码”,是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并较早通过鉴定的汉字输入法,推动了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王永民也被誉为“当代毕昇”。
“当代毕昇”王永民。
古老的甲骨文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2019年,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向全球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包括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等“三库一平台”,甲骨文研究进入“云时代”。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去年11月1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13年后,其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正式开放,标志着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全面建成。这座国家级博物馆,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文字归巢,生生不息。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字,中国字塑造了中国人。在河南探源汉字,能够读出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更能照见我们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风骨与精神。
汉字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