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高校要有更大担当作为——关注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工作系列访谈之二

2023-07-12 08:44:22 来源: 河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史晓琪

  “高校作为人文社科研究的支柱力量,在河南兴文化工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河南人文社科人才的汇聚地、典籍文献的收藏地、现代技术的创新地、文化力量的传播地。”7月11日,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高校要在河南兴文化工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河南兴文化工程作为我省宣传思想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两个结合”重大要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抓手。孙君健说:“河南兴文化工程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统一的高度,深入研究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的重大理论、现实课题,系统梳理河南历史文化脉络,全面展示河南文化的灿烂成就、传承脉络和对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给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带来了新机遇。”

  第一批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评审立项中,河南大学立项42项。经过一年的建设期,目前已经涌现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高水平论文有50余篇,代表作品有赵建吉的《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王洪伟的《当代中国陶瓷创意园区的生产空间和空间生产》、桓占伟的《周礼源自周初政治实践说》等;高质量调研报告有10余篇,代表作品有王蕴智的《远古时期:汉字起源和汉字体系形成问题的探索》、刘涛的《关于创建文化赋能城市更新试点,推动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建设的决策建议》等;拟出版专著有2部,分别是李韬的《中原学概论·中原书画学》、赵长贵的《黄河流域武术文化——以少林武术为例》。”孙君健说,在文化研究方面有着丰厚积淀和研究传统的河南大学,活力动力更足了,成果落地更快了。

  “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河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蓬勃生机,不断完善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阐释着河南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掘着河南文化对河南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也为第二批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的落地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孙君健说。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河南的文化工作者理应更加自觉主动,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多作贡献。“我们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者将继续面向全国,立足河南现代化建设,把学术成果写在河南大地上,写在河南文化强省的进程中,不断促进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还要传播好河南文化,讲好河南故事,传递中原声音,不断提升河南文化的影响力。”孙君健说。

 
责任编辑:申彬彬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