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管上新了丨春管有诀窍 旱地麦苗壮

2023-03-09 09:53:12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李运海

  “今年的旱地麦苗长势真好!”3月6日,走进洛宁县小界乡梅窑村的一块麦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洛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高海涛赞叹不已。

  他蹲下来,拔起几棵麦苗,每棵麦苗上有3至4个大分蘖。他说:“如果后期管理跟得上,今年小麦丰收在望。”

  这块地处于当地称为“塬上”的地方,干旱严重,没有任何水浇条件。如此“靠天收”种地,为什么麦苗还能这么壮?

  这块田的主人张雪峰今年56岁,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老把式”,今年在“塬上”种有400多亩小麦。去年小麦亩产超过460公斤。

  小麦要增产,良种是关键。张雪峰说,首先得选对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品种。因为当地雨水少,又没有条件浇水,因此他种植的是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22”,这是今年麦苗长得壮的主要原因。

  其次,小麦春管要跟得上。这段时间气温回升快,旱地小麦容易出现红蜘蛛等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同时,施叶面肥增强麦苗营养。

  对于张雪峰的春管“诀窍”,高海涛给予了肯定。他说,抗旱小麦品种是在不浇一滴水的旱棚里一遍一遍筛选培育出来的,抗旱性能很好,适合在水资源匮乏的丘陵、山地种植。

  “旱地小麦的春管,不同于有水浇条件的地块。”高海涛介绍,丘陵旱地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拔节期,生长速度加快,要及早动手、综合施策。能浇水则尽早浇水,不能浇水的要通过划锄保墒、提墒。同时,趁墒追肥很重要,苗情较弱的旱地麦田,应趁墒及早追肥,以免后期墒情差无法追肥。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要把握好施肥时机,尽量做到肥水耦合,旱地壮苗麦田,可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借墒追肥。

  我省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500多万亩,其中有1000多万亩分布在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地的丘陵区,多为旱地。专家表示,在这些地区种小麦,既要选择抗旱品种,还要做好麦田管理,充分挖掘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