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院士为何倒在了贪腐路上?

2014-10-11 09:25:1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原标题:中国最年轻院士为何倒在了贪腐路上?
 
  10月10日上午,中纪委证实中国农大教授李宁因涉虚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被捕。52岁的李宁被称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曾承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课题。2012年4月,审计署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套取国家科技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李宁位列其中。(10月10日《新京报》)
 
  最近几天,诺贝尔奖的揭晓正如火如荼。每一年诺贝尔奖奖项的揭晓,都会引来国人的围观。人们除了纷纷猜测谁会获奖外,也在翘首期待国人能成为其中的“幸运儿”,但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希望中国人乃至华裔获奖,其实也是想看到一个大国应该在科研等方面有着与之相匹配地位和实力。
 
  同样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虽然国不大,其科学家却屡屡能斩获诺贝尔奖。比如此次揭晓的物理学奖,便由几位日本科学家获得。尽管诺贝尔奖也存在一些争议,可争议的范围大多停留于如和平奖等个别奖项上,至于自然科学奖则很少有人对其持有异议。此次日本科学家之所以获奖,就是源于其发明的LED灯,而这项发明成果则给全球亿万人带来了福音。人们在“眼热”日本科学家获奖的同时,也在反思我国科学家为何无缘诺贝尔奖。
 
  那么,我国的科学家为何无缘诺贝尔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的身上,窥见我国无缘诺贝尔奖的一角。正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所说,像我们这样搞研究的人,已经习惯了寂寞的生活。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的话,恰恰是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心声。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反观我国的科学家,大多是耐不住寂寞的。实际上,他们比谁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希望自己获得诺贝尔奖,不是以此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以及潜心研究的成果,或欣慰于自己的成果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他们是想借此能获得更大的“名”与“利”。一旦获奖,也就无异于获得了科学界至高无上的“名”与“利”。在功利心的驱使下,他们渴望诺贝尔奖的急切心态可想而知。
 
  “利欲熏心”的所谓科学家,无法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不也倒在了功利之下么?在我国的很多大学里,教授们不是去寂寞地搞研究,而是急吼吼地申请某某资金;他们申请资金的目的,也不是老老实实用于科学研究,而是为了能从中谋取利益。也难怪,时下的大学生会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导师都成为了“老板”,其科学家的身份就不过是一件披给世人看的外衣罢了。借助这件外衣,做的事情却是“生意”和“买卖”,与科研毫不相干。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的倒下,只是我国科学研究者的一个缩影。在“功利化”的教育和指导下,很多科学家一心想获取“功名”,也根本耐不住寂寞。他们只想得到一朝一夕的“成功”,领导亦是希望看到如在地面盖房子般快速的“成果”,以此来“争光露面”。可事实是欲速则不达,特别是科学研究更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浮躁。翻看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历程我们便知道,他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某些科研,也都是在若干年后才获得了诺贝尔奖的青睐!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院士 中国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