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尔金的呐喊:为何与科技创新过不去

2013-08-27 15:29: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丙尔金从2003年开始研究,2005年出成果,2008年推广使用,到2013年广泛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等400多家国防尖端科技和民用工业。”运行了8年之久,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丙尔金在行业内相安无事,江门江海分局也不曾有“重大发现”。
  
  忽如一夜《21号》令,丙尔金遂成“盘中餐”。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决定将“含有毒有害氰化物电镀工艺列入2014年淘汰类,3月下发《21号》令。这意味着,这个600亿的市场即将易主。
  
  《21号》令出台不到两个月,关于“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话音未落,4月2日,江海分局“坐”不住了,立即采取“超常规”手段,当天搜查,送样鉴定,出司法鉴定书。17个小时内,完成了搜查、查封、询问、鉴定、讯问、立案、刑事拘留等复杂的手续,查封了公司,刑拘了13人。如此“大手笔”,令舆论媒体震惊,行业目瞪口呆。
  
  疑问一:谁激发如此不惜代价的打压动力?
  
  按常理,警方发现重大涉毒案件,首先应该报上级主管机关,会商属地警方协助查清事实真相,报经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鉴定。若确实构成犯罪的,必将联合打击,严惩不贷。而江海分局第一时间不是送上级主管机关检验,却一意孤行,擅自找地方多个机构检测,难道是“信不过”公安部的权威?避开同行属地警方的协助,跨省抓人查封,莫不是“扇”了自家警方兄弟的耳光!置政法宣传纪律于不顾,高调向外公布所谓的“案情”结果,掀起舆论的炒作,用心之良苦昭昭。最不可思议的是17个小时完成从鉴定到抓人的“办案速度”,呈送的三份《鉴定意见通知书》:4月16日为008号,4月18日却为006号,22日却为005号,落款日期均为“2012年”,如此颠三倒四,如此跨越时空,给全国警方提供了经典之作。元月18号,全国科技大会上,国家重奖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总书记也在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落后就落后在创新!”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海分局却拿起了“枪杆子”,对准了科研工作者,难以想象在当今创新驱动潮流浪潮之中,江海分局借群众举报之名,搞不清、弄不懂“丙尔金”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先行定罪,火速刑拘13人。到底是在依法办事还是在“用法行事”?是在搞地方保护还是在与某些利益集团搞阴谋!
  
  疑问二:谁雇佣的人可以谩骂国家的创新体制?
  
  暂且不说丙尔金如何,可是某些媒体却显示出了超常的热心,从开始就直接对案件“定性”:“最大的乌龙、最大的笑话”!穷极谩骂、侮辱之能事:三门峡恒生科技利欲熏心,玩弄政府、国家部委于股掌之间,居心险恶,令人不齿!对先前丙尔金的检测机构,则扣上“学术不端”的帽子!对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侮辱为“高高在上、过于轻率、多么滑稽、官僚主义”!!抛出“欧美日在华大企业不能接受丙尔金”的说辞,制造行业恐慌!!假如这些媒体如此负责任,怎么不想一想,发达国家怎么舍得把这些赚钱的产业70年代转移到韩国、台湾,80年代转移到我国沿海一带。****和氰化亚金钾的技术如此成熟,为何我国要发布“主席令”淘汰。看看网站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的“文章”,除了攻击和谩骂,有何新意?这么衷心的“守护”,这样大力的炒作,为什么没有主流媒体跟进?更可恨是被利益集团“绑架”的媒体,扼杀的不仅丙尔金,破坏的是国家创新的氛围,抛弃了开启“中国梦”的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
  
  疑问三:谁给的胆量可以挑战国家部委的决定?
  
  明眼人一眼就会看穿了其中的险恶“伎俩”。作为掌控国家经济运行的部委,难道做事情就是这样的不负责任,盲目推广一种技术。一个部委草率,难道五个部委都是如此?诚然,作为企业,宣传的“无毒、环保”是过了头,但国家五部委推广的理由说的很明白啊,江海分局看不出来?资深记者不识字?!《21号》令指出:凭借在同等条件下比氰化亚金钾毒性减弱、总氰含量下降、环保废水能达标排放等优点,丙尔金镀金技术于2010年被国家环保部认可,2012年6月列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联合下发的第13号公告;2012年12月,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下发620号文件,将丙尔金产品列入《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江海分局竟然公然挑衅国家部委,媒体公然勒索国家部委,用意不言自明。
  
  由此不禁想起历史的沉痛教训。哥白尼迫于教会压制,“日心说”到死后才敢发表。70年后,坚持者布鲁诺因支持“日心说”却被教会的大火活活烧死。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当第二次科技革命到来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墨守成规,拒不革新,结果被美、德等新兴创新国家赶超,最终沦为世界二流国家。难怪丙尔金03年问世后,国家一位专业机构工作人员曾经担忧:“推广了丙尔金,就会有一两万人失去饭碗。”一个专家掷地有声:“淘汰落后的镀金工艺,几万失去了饭碗不可怕,可怕的是危害到几亿乃至十几亿人的健康。”
  
  在这次“丙尔金剧毒事件”中,江门作为改革的前沿,理应胸怀宽广一些,理应大度一些。丙尔金哪怕它只有一点点进步,哪怕它只有一点创新,只要它降低了污染,就应该鼓励,而不是打压;就应该支持,而不是封堵。遗憾的是有些人却看不到这样的事实,70年代被欧美发达国家淘汰出国境的“极度污染”镀金行业,却“引进”江海分局的如此贴心”的“呵护”,污染江门的父老乡亲,污染江门的土地,祸害江门的子孙。更可惜的是,个别势力团体为了保住落后的电镀工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怕担负“历史罪责”,不惜动用武力,肆意抓人,阻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属不该!
  
  无数次事实证明,没有科技创新的国家注定没有未来。已经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所有的挣扎和顽抗,都注定是历史的笑料!不要忘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积极向前看才有出路,靠打压群众拥护、环保利民的新生事物,则是走了邪路!不仅没有出路,还会自讨苦吃!
  
  正如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所报道的:从拿到的公开的科学检测表明,丙尔金的确比****、氰化亚金钾要低毒,但也不能说它是无毒的产品。不过对于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哪怕它还有缺憾,也不该用极端方式对待。
  
  人类之所以不断前进,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物质不断丰富,正是一批批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在不断的创新,为此,我们不仅应期待他们成功,宽容他们的不足,更应该鼓励他们的创新。
  
责任编辑:

关于 丙尔 呐喊 为何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