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人在南极科考中“快跑” (1)

2011-05-27 10:17:35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1984年11月,我国科学家首航南极,有4位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工程师。27年来,国家年年组织的南极科考队中,至少有两名队员来自电波所。到南极科考,被他们视为“串门儿”。 立...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1984年11月,我国科学家首航南极,有4位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工程师。27年来,国家年年组织的南极科考队中,至少有两名队员来自电波所。到南极科考,被他们视为“串门儿”。


    立下赫赫战功的电波传播研究所工程师们告诉记者,憨态可掬的企鹅,万里征程的艰辛,红旗飘扬时的自豪,固然令人难忘。但持续发展的经济,快速提高的科技,对南极考察事业的促进,还是让他们感受最深。


    短波环球通信


    1984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南极设营研究会上。电波所研究员、国内著名通信专家孙宪儒带领所里几位技术骨干,同全国一些知名专家一起,讨论南极科考的通信问题。


    北京距离南极直线距离1.7万多公里,可利用卫星通信,但当时卫星信号尚不能覆盖全球,而且租用卫星,通话费用每分钟需72元人民币。因价格昂贵,专家们决定放弃以卫星通信为主的方案。


    大家决定采取短波通信为主,卫星通信为辅的方案。短波通信投资少,且费用低廉,每分钟不超过1元人民币,但距离这么远的短波通信,全世界尚无先例。而且传输路线从北半球到南半球,要经过6个地球气候带,特别是要通过短波通信最忌讳的极冠和极光吸收区,这些棘手的难题如何解决?
孙宪儒义不容辞地举起这面“险关丛丛”的通信大旗。


    经过90多天的奋战,孙宪儒带领课题组终于设计出“北京——西半球——南极长城站短圆弧”和“北京——东半球——北极——南极长城站长圆弧”环球短波通信方案,并获得南极办的批准。
1984年12月26日,首航南极的“向阳红号”驶进极地。 1985年2月22日,孙宪儒在新乡洪门观测站,首次接收来自南极的声音。


    1985年12月4日,南极与新乡短波通信线路正式开通。这是中国短波通信史上,南极科考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早上8时,接收机里传来清晰的声音“新乡,新乡,长城呼叫……”听得出,这是电波所工程师、南极通信班班长陈秋常的声音。孙宪儒用颤抖的声音回话“长城,长城,我是新乡……”


    短波通信成功了!一时间,新乡洪门成为全国焦点。


    揭示极光奥秘


    27年过去了,电波所工程师曹冲至今难忘美丽的极光。他说,面对极光,最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也会言尽词穷,那一束光,如成群的萤火虫闪烁不定,如一道烈焰横贯长空,如游离于太空的蛟龙……


    1984年2月,为研究极光,曹冲远征南极澳大利亚站。等了两个月,极光犹如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郎,久久不肯露面,终于在4月一个凌晨,他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极光。


    他不停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直到极光“掩面而去”。此时,他才感到手脚僵硬,浑身冰冷,自己竟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野外站了3个小时。


    曹冲积累了大量关于极光的第一手资料,成为第一个向世人揭示极光奥秘的中国工程师。他撰写的关于极光的论文,受到专家的好评;他创作的科普读物《极光的故事》已成为青少年科普教材。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新乡 南极 科考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