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辉县市城关镇冯庄村村民耿风泉家中,每天都能迎来许多慕名而来的群众。大家不为别的,都想看看耿风泉收藏的万余件抗日实物。30年来,耿风泉徒步豫北太行山区,搜集各类红色藏品,他的藏品范围广、种类多,被业界誉为“豫北红色收藏家”。
万余件抗日实物 提醒世人勿忘历史
8月13日,记者在冯庄村见到了52岁的耿风泉。在他的“红院”里,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博物馆,不管是墙上挂的、柜子里摆的,还是抽屉里放着的,红色藏品琳琅满目。这里的藏品不仅有污迹斑斑的钢盔、日本军刀,还有刻着意为“剧毒”日文的毒气弹、防毒面具、细菌培养盘以及上千件中国远征军和美国盟军抗战实物。军服、望远镜、徽章、饭盒、战事简报、发报机、对讲机……这些普通的实物,无言地诉说着抗日军队的艰辛和功绩。
他随手指着一尊瓷瓶说,它是武汉会战结束后慰问抗战将领的瓶子,这类“抗战瓷”具有相当独特的分量,数量极少,且绝大多数在后来的风风雨雨中香消玉殒。这件瓷器,以其烙着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时代印记而备受来参观的人青睐,曾有人欲协商高价转让,被耿风泉拒绝了。
在耿风泉看来,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抗战时期一段历史的浓缩,都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华和反人类活动的铁证,这段历史不能够被遗忘。“通过我自己的抗战品收藏,也让更多人了解过去,了解真实的历史,同时也是想提醒人们铭记过去,激励和鼓舞更多后人。”耿风泉说。
至于为何偏爱红色收藏,曾当过兵的耿风泉表示,他一家三代军人,如今自己的儿子也在北京当兵。“父亲很小的时候被鬼子抓去修碉堡,受尽凌辱,身上还带有鬼子强迫劳动的刀痕。父亲后来和乡亲们逃出来参加了革命,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从懂事起,父亲就一直给我讲日本鬼子的滔天恶行。”耿风泉说,正因为有父辈的影响和自己当过兵的经历,让他喜欢上了红色收藏,尤其是热衷收藏抗日实物。截至目前,他收藏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报纸、抗日信件、抗日勋章、军械等实物已达上万件。
为了藏品他“三顾茅庐”
耿风泉靠种地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这些年,家里的收入几乎都被他用于收藏了。为了收藏个藏品,他时常深入深山老区,只身背一箱方便面,一去就是一星期。“辉县曾是抗日的战场,只有到深山老区,才能发现一些抗日实物。”耿风泉说,多年来,他和深山里的许多老人成了朋友,山民们有新的发现,时常会主动与他联系。
2010年,他无意间得知,在辉县市占城镇有一名抗战老兵去世,家人要将其抗战遗物陪葬。他知道后,几次上门购买无果。临走时,耿风泉再三告诉对方,不给他没关系,但千万别把抗战遗物给烧了,毕竟那些东西见证了一段历史,留给后人教育意义会更大些。老人出殡当天,耿风泉专门送去了1000元礼金和一个大花圈。“不为别的,只想表达一下对抗战老兵的一分尊敬。”一个月后,老人的家人找到耿风泉,将那些抗战遗物无偿送给了他。
这几年,耿风泉的妻子秦瑞霞开了家服装店,家里的条件才慢慢好了起来。正是有了妻子的支持,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搞自己的收藏。闲暇时,耿风泉会和妻子一起静下心来,一件件规整、打理这些抗日实物。
一本相册有人出10万他不卖
今年年初,辉县市旧城改造时,耿风泉在一家老户的杂货堆里淘到一本侵华日军个人相册。这个相册保存较好,内有照片69幅。相册里的照片时间跨度为昭和16年(1941年)9月至昭和17年(1942年)4月。记者看到,相册内有一幅照片最为引人注目,为日军攻占中国军队的堑壕,双方士兵发生了局部白刃战。
对于这本珍贵的相册,有名山西商人多次前来,出资10万元要买走,都被耿风泉婉拒。“收藏贵在精,但精品的含义不仅体现在经济价值上,更在于深邃厚重的历史价值中。”耿风泉说,他想把这本相册留在新乡,让更多新乡人了解那段历史。
让收藏为社会服务 欲建红色展览馆
耿风泉这些珍贵的藏品里,单价卖到上千元的不胜枚举,但他从不拿这些值钱的东西去换钱。他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收藏家,不能让藏品尘封在个人家里孤芳自赏,而要让其为社会服务,发挥社会效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耿风泉收藏的反映抗日战争的实物、文献、资料及图片让群众看了,感触颇深,尤其反映日本侵略者入侵河南后对河南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有关文物,以及反映河南民众积极参加抗战、无私支援革命的有关文物等。每天,他家里都会有络绎不绝的市民前来参观,耿风泉也会热情地给大家一一讲解。
“现在我手里的藏品越来越多。由于受家里条件限制,许多藏品只能积压着摆放,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等经济条件好了,我一定要建个红色展览馆,供广大市民免费参观。”临别,耿风泉对记者说出了他的愿望:“让下一代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年我们的前辈是怎样带领劳苦大众进行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让他们牢记那段鲜红的历史。只有牢记历史,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责任编辑:焦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