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籍老兵北京掏粪业务干进了中南海 

2014-09-05 08:41:06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原标题:张喜忠——为首都美容的新乡籍老兵

  记者 赵新颜 廖亮
  
  老乡、战友都劝我换个工作,可我觉得,脏点臭点不丢人。为了千万个家庭不臭,我身上有点味儿不算啥。”
  “在市场经济洪流中摸爬滚打,敢打硬仗,仅仅是用好了部队教会的本事,而服务群众、回报社会,才是真正地永葆军人本色。”
  2014年这个酷热的夏天,新乡籍老兵张喜忠的故事,为北京海淀区巡回道德讲堂吹来一阵饱含泥土芳香的新风——
愿做“淘粪工”
  张喜忠,1959年生于卫辉市安都乡,家境贫困。
  1978年至1984年,他曾在北京卫戍区某部服役。退伍后,他搞过建筑,修过马路,捡过破烂,1987年进京务工,其足迹踏遍京城大街小巷,饱尝打工生涯酸甜苦辣,也积累了创业经验。建奥运场馆时,他承包的菜地被征用,有人就点拨他,保洁服务市场潜力很大。也有人说,干保洁是一个苦活、脏活、累活,可张喜忠却毅然决然地说:“当过兵的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怕苦不怕累。”2000年,他带领30多名河南籍退伍老兵,创建了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
  创业之初,张喜忠可谓吃尽了苦头,每天揣俩馒头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走联系业务,有时候好几天也找不到一个活儿。一次,他接到了一个为居委会淘粪池的活儿,可当时这家居委会经费紧张,80元不行、50元也没有。他心一横,干脆不要钱。虽说是白干,可他依然认真仔细地淘了三车粪,这让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受感动。从此,“老兵”的业务慢慢拓展开来。
  “不管条件多艰苦,不管情况多复杂,不管工作多脏多累,有活就接,接就干好。”这是“老兵”的军令、是“老兵”对首都的奉献,也是“老兵”对群众的承诺。夏季顶烈日,冬季冒严寒,遇到棘手的活儿时,张喜忠就爬进下水道,跳进化粪池,用手一点点地掏。
  靠着这股实诚劲,几年下来,“老兵”在业内小有名气,员工也逐渐增加到55人,不仅拥有了多部作业用车,而且承担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武警总部、三军仪仗队等单位的管道疏通、化粪池清淘业务,把工作干进了中南海。2005年,“老兵”还成立了中共卫辉市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党支部。
甘为“活雷锋”
  一天,张喜忠接到公司所处社区的电话:“居民张红家下水道堵塞,满屋都是污水。”张喜忠立即赶去,连抽带掏还帮着搞卫生,用了一个多小时,把房内收拾得干干净净。按市场价格计算,老两口应付清掏费200余元。但看到老两口一个安了心脏起搏器、一个患脑中风的困难情况,在部队时“学雷锋”的感觉涌上张喜忠的心头,他什么话都没说,开车就走。
  正是这件小事让张喜忠豁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军人情怀。很快,“老兵”宣布: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特殊困难户进行免费服务。张喜忠还找到社区党委,主动要求参加各级组织的环保和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公司内部则把每周六上午定为义务劳动时间。
  张喜忠成立了学雷锋服务队,带领十几名员工,慰问玉渊潭乡敬老院的200多名老人,义务为他们打扫卫生。他还成立了河南在京流动党员服务队,常年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特困户、福利院、敬老院免费疏通管道、清淘厕所。
  汶川地震、奥运服务,他都积极前往。2008年 5月12日,在外作业的张喜忠回到公司时已很晚了,他凝视着电视,看了看聚拢过来的战友们,一字一顿地说:“走,去救人!”
  抗震救灾之后,张喜忠已把义务保洁服务的范围扩大延伸到部分奥运比赛场馆。奥运会期间,他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出现降雨,他就开着应急防汛车巡查。
  打拼出一片天地后,张喜忠选择了奉献社会、回报家乡。他在家乡投资兴建了玉米秸秆青储池和养牛、养猪场;每逢麦收,他都回乡租赁各种机械为老党员、军烈属、特困户、残疾人及顾不上回家的农民工免费服务。
  张喜忠每年捐出善款10万元,被评为“文明北京新市民”、“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曾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入选“中国好人榜”。他的团队被评为“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团队”、“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
  “别人认为我是企业家,其实我就是一名淘粪工。”话语间流露出的憨厚质朴,让人深刻感受到张喜忠多年甘做“活雷锋”的支撑力量。

责任编辑: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