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贷款”是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管理混乱产物

2013-07-10 09:18: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宛平
  堂堂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属下的信贷员竟然胆敢违规冒用他人名字发放贷款,这是讲“信用”的表现吗?看了娄先生、张女士“被贷款”的遭遇,我们对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的“信用”实在不敢恭维。
       现在,虽然延津县信用联社对违规发放贷款的信贷员进行了“内部处理”,“被贷门”暂时关上,但是,其中暗藏的疑团却并没有解开: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何存在“被贷门”漏洞?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是否堵上了“被贷款”的漏洞?娄先生和妻子张女士是否应该得到相应的赔偿?……
       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不是张女士“被贷款”发现的“第一人”,而是榆林乡政府帮助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催缴贷款上门“索债”时露出的“被贷款”“马脚”。如果不是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派”榆林乡政府“索债”,说不定娄先生和张女士“被贷款”至今还不能被发现,他们仍然被蒙在“被贷款”的“鼓”里。
       明明没有贷款,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却将这笔债记在了张女士的头上;明明没有为他人担保,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却将娄先生和张女士记录在案。别说娄先生和张女士一头雾水,就是作为旁观者,也会对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这种“被贷款”的问题感到莫名其妙,匪夷所思。
  估计,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也被他们的信贷员“涮”了一把,娄先生和张女士“被贷款”,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派”乡政府上门“索债”,此说明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此前真不知道“被贷款”这档子事。要不,他们绝对不会办这种被媒体曝光自毁“信用”形象的“现眼事”。
      实际上,在公众的眼里,金融单位是个整日与钱打交道的企业,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重大损失。
  我们虽然不懂金融业的具体操作流程,但是,金融业应该是个操作流程很严密的企业,环环相扣。 金融机构的贷款程序也是相当严格的,贷款人要想办下来贷款,必须持有自己的身份证、户口簿,还要有担保人才能符合程序。而整个贷款过程中,同样有诸多环节审核。任何一个环节通不过,“被贷款”就难以成功。
  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作为金融企业,也必须建立健全相应严密的、科学的办理贷款等各项手续的流程。唯有如此,才能“防‘被贷款’于未然”。
       怪异的是,娄先生和张女士“被贷款”的事就这样冠冕堂皇、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并且还是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自己首先发现的。由此看来,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贷款的各个关口已经“失灵”,难以起到相应的制约作用。
  我们不敢说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贷款的审核程序一直失灵,但是,至少在娄先生、张女士这件“被贷款”的问题上肯定是“暂时失灵”,这足以说明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管理的混乱程度。因此,娄先生和张女士“被贷款”是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管理混乱的产物。         
  可能,在延津县信用联社的眼里,娄先生和张女士“被贷款”仅此一例,咱下不例还不行?现在,违规贷款的信贷员已经被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处罚2000元”了事,可谓“完事大吉”。
  我们不要忘了,在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贷款要走多道手续,仅凭信贷员张某“一己之力”绝对难“成事”。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何不能“顺藤摸瓜”,看看到底是哪个办理贷款的环节“失灵”?到底是谁在给信贷员开了“被贷款”的“绿灯”?娄先生、张女士的个人证件,以及办理贷款中的各项手续是如何被信贷员利用办成“被贷款”手续的?难道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真的只有娄先生和张女士“被贷款”这一例?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何就不能闻过即改,举一反三,看看是否还存在类似的“被贷款”问题?
         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仅以处理张某“了事”,看似暂时关上“被贷门”,实则只是“虚掩”。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何不能给娄先生、张女士、媒体、公众一个详细的令人信服的“真相调查”?
  我们之所以对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追问不止,是因为“被贷门”中有太多值得追问的疑团,怪只怪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处理“被贷款”这件事时还留有值得追问的空间。
  试想,如果延津县信用农村联社不尽快堵上“被贷款”的管理漏洞,如果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不能对“被贷门”给出一个令公众信服的答案,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被贷款”的怪事还有可能出现,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的“信用”将会在公众眼中大打折扣。
       现在,我们之所以追问不止,就是想让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闻过即改,重塑在公众眼中的良好“信用”形象,这就是我们对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多重追问的原因所在,也是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对延津县农村信用联社负责任的态度。
责任编辑: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