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王三大,是上个世纪新乡妇孺皆知的纺织界劳模。听说记者要采访她,很多热心人主动指路,足见其知名度之高,为人之好。 初见王三大,记者颇感惊讶,老人优雅的气度倒更像是一位江...
童年的贫穷,繁重的劳动,使王三大养成了精细、好强的性格。进厂后,三大选择了又苦又累的细纱挡车工岗位。“带徒弟,搞技术”,平日不爱言语的三大,在工作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心灵手巧的她纺出的纱线粗细均匀。她能熟练地操作纺纱机器,工作的劲头也从来没有松懈过,每逢到郑州国棉六厂学习,她都认真听专家讲解,做好笔记。她在努力学习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也将自己反复摸索练就的操作“诀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许多新工友不仅仰慕王三大高超的操作技巧,还喜欢她待人的诚挚。
“知识能改变命运”,“文化有助于工作”,由于家境贫困,王三大没有上过一天学,她对文化、对知识的渴望是有着优越学习环境的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她越发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她把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学文化上,经过速成班与夜大的学习,王三大读书看报游刃有余。
来新乡不久,王三大的爱人也调进纱厂,成为一名技术员。他们的3个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小女儿王玉平不到两岁就被送进托儿所,为赶工作进度,喂奶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从车间到托儿所,她一溜小跑,抱起孩子就喂,谁知整日不见妈妈的小玉平竟把亲爱的妈妈当成了陌生的阿姨,说啥也不吃奶,哭个不停。无奈之下,三大只得蒙着自己的脸……
进北京 成为全国劳模
王三大为了她心爱的纺织事业,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她带领的小组年年都出色完成了国家安排的生产任务,被有关部门命名为“王三大小组”。她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推举为全国纺织界劳动模范。1968年,她参加国庆观礼,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主席。1973年,她参加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是新乡的唯一代表。三大至今还记得,会议结束时,只有毛主席一人没有离席,代表们弄不清是咋回事。这时毛主席才发话:“你们不走,我怎么能走呢?”主席这样关心代表,关心群众,让三大终生难忘。
后来,王三大走上了领导岗位,她曾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妇联主任、省妇联副主任。走上领导岗位的她数十年来不离纱厂,始终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组织上给她发的自行车她不骑,留给了路远的工友,市委分给她的别墅她不住,让给了他人,而她自己却始终不离纱厂家属院。
王三大老人的小女儿,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医生王玉平说,母亲对我们生活照顾的不多,可我们兄妹4人都以母亲为榜样,个个都是共产党员。王玉平对母亲孝敬有加,她告诉记者,母亲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始终不忘提醒子女“好好工作,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