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不同的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回忆起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搞技术革新的年代,劳模付杰铭没有激动,没有热泪,他淡淡地说:“那是工作的需要。”这不是成名后...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不同的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回忆起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搞技术革新的年代,劳模付杰铭没有激动,没有热泪,他淡淡地说:“那是工作的需要。”这不是成名后的谦恭之辞,而是81岁的老劳模在历经辉煌洗尽铅华之后的肺腑之言。
付杰铭所在新乡钟表厂曾是我市轻工行业最红火的企业之一,而付杰铭就是创建之初的主要技术人员,在当年那场技术大革新中他被推举为全国劳模。
从匠人到工人
1947年的新乡,城内一家钟表修理铺里新添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年轻伙计付杰铭,他要“学一门手艺,开一家铺子,以此为生,养家糊口。”若不是新乡解放,穷人翻身当家做了主人,付杰铭可能会做一辈子“钟表匠”。当时的新乡钟表修理店不过五六家,前来修表的多是生意人或国民党军官,手表也是清一色的外国货。
解放,对于新乡,对于新乡人民,尤其是像付杰铭一样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手艺人,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1954年,新乡人民政府成立不久,新乡百废待兴,当时的新华区政府将一些钟表匠组织起来,成立了“全市首个钟表行业互助组”。据付杰铭回忆,互助组共计24人,就设在原新华街一处老布庄内,归属区政府管理。组里分工有序,有坐柜台的,有上门为群众修表的,还有专职会计。虽然没有一分钱的工资,但政府管包食宿。付杰铭说,24位来自旧社会最底层的钟表匠人在互助组这个大家庭里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安全。
1955年,互助组升级为新乡钟表厂,付杰铭成为新乡首批钟表业产业工人,当时的厂址就设在姜庄小学。
从新乡到上海
修理钟表是一件精细活,需要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一双灵巧的手,而制造钟表还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
1956年,新成立的新乡钟表厂,派出7名职工赴上海“大光明”钟表厂学习钟表制造的核心技术,付杰铭也在其中。“大光明”钟表厂是当时全国一流的公私合营企业,造表师傅来自于山东烟台。
时光流转,赴上海学习一事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81岁的付杰铭老人依然不能忘怀,那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睁开眼看外面的世界。老人清楚地记得,他们一下火车就被厂方接到了招待所,上海工友格外亲热,像见了亲人一样,为他们安排了住宿,把户口迁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