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钟表业劳模付杰铭 工人本色 朴素真淳 (1)

2011-02-18 10:17: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不同的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回忆起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搞技术革新的年代,劳模付杰铭没有激动,没有热泪,他淡淡地说:“那是工作的需要。”这不是成名后...


    据老人回忆,国内其他厂家生产的都是“小秒针”钟表,唯有“大光明”生产的是“大秒针”钟表。由于“大光明”技术先进,设备齐全,师傅技艺高超,新乡来的工友都感到新乡与上海的差距。他们个个勤学苦练,争分夺秒,舍不得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教授付杰铭技术的郜师傅是山东人,为人热情,工作认真,他见付杰铭刻苦,就经常给这个河南徒弟开小灶。上海的夏天格外炎热,付杰铭就趁工友午休时间加班加点,一人操作4台机器,整整一个夏天过去了,他没有休息过一个中午。河南工友的刻苦精神深深打动了“大光明”的领导和工友,1956年秋,上海召开区级团代会,时任“大光明”钟表厂团支部书记的张德年举荐付杰铭参加团代会并介绍学习经验。


    在学习期间,付杰铭等7名工友参观了几家上海较为先进的企业,还第一次坐上了电梯,游览了闻名中外的上海滩及西郊公园。回新乡之前,郜师傅请徒弟到家做客,亲自教授徒弟搓刀具的技艺。
难忘的上海之行,让付杰铭等为新乡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新乡钟表行业走向技术研发道路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从学徒到劳模


    设备有限,技术人员缺乏,要实现制造钟表的宏伟大业又谈何容易!回到新乡的付杰铭一头扎进车间苦心钻研,厂里没有给表壳打眼的钻头,付杰铭就用废弃的钢丝自制钻头,厂里没有机床,他就自己设计机床。厂里从广东请来了挑丝技术纯熟的冯师傅,付杰铭就日夜不停地向师傅学习挑丝,从一天只能挑25个,到一天能挑100个。功夫不负有心人,付杰铭的技术越发全面,越发纯熟,新乡钟表厂成立不到5年,付杰铭就成为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


    只要一进入车间,付杰铭总是一副严谨的表情。齿轮、游丝……钟表内的80多个零件是他最熟悉的朋友,他粗壮的双手游走在齿轮间,付杰铭静静地沉浸在钟表的微观世界里,进入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没有豪言壮语,从不叫苦叫累,他的执著,他的智慧,他的汗水,他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领导与工友都看在了眼里。厂先进工作者、新华区青年突击手、新乡市劳动模范……一个接着一个的桂冠戴在他的头上。在荣誉面前,付杰铭非常平静,依然穿一身沾满有机油的工作服,依然是没日没夜地钻研技术,依然是露出腼腆的微笑。


    1957年到1958年,党和政府号召企业大搞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政府出资为钟表厂添置了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为攻下制作钟表的核心技术,付杰铭与工友们以厂为家,吃的是厂里的“大锅饭”,吃过饭就钻进车间搞革新,累了就躺在长凳上眯一会儿,他一人教授4个徒弟,几个月没离开车间半步。


    革新终于成功了,付杰铭说:“是领导的支持,是大家的功劳!”在他的记忆中,工资虽然不高,条件更是艰苦,可大家心里装的是干劲,是技术,没有一丝私心杂念,从未考虑过工资的高低与荣誉的大小。那时政府在粮食供应政策上总是倾向于一线的工人,厂里干部每人每月才14公斤粮食,一线工人每人每月的口粮比干部还要多出2.5公斤呢!


    1958年,付杰铭被推举为省劳模,1959年,又被推举为全国劳模,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付杰铭同新乡数名劳模进京后,与全国轻工系统、农业系统的劳模住进了招待所,随后又参观了天文台馆、十三陵水库。开劳模大会的那天,付杰铭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付杰铭说,毛主席一进会场,大家都只是一个劲儿地鼓掌,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劳模大会的文件和照片他珍藏了许久,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间都被销毁了。


    新乡钟表业在经历了付杰铭等首批技术人员艰苦的创业阶段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来了最为辉煌的阶段,新乡钟表厂所生产的钟表远销国内外,成为全市轻工业龙头企业之一。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全国 钟表 劳模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