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11时,似火的骄阳烧灼着大地,高温使地面上的空气蒸腾着。为保证汛期我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以防止城区内涝,在我市人民东路上,市管道疏通队年逾五旬的职工徐新平正带领着几个民工清挖雨水井。“...
古墓魅影:山东田野文物盗掘调查
“我们在‘鉴宝’类节目里,包括市面上,怎么见到了那么多明清之前的文物?这些文物从哪来的?如果不是盗墓而来的,又如何解释?”
邹城市文物旅游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孙志强的这个问题,揭开了如今席卷全国的全民淘宝、全民收藏热潮的背后,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秘故事”。
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绝对不是《盗墓笔记》或《鬼吹灯》中虚构的人物,他们,正如同鬼魅般,游走在黑夜里,从那些无人看管、散落在田间荒野的数不清的古墓中,机敏地嗅着发财的机会。
我们选取张大军这样一个角色,来翻看有关“盗墓贼的传奇”。
据称,在中国,目前活跃着10万盗墓贼。由于出土的“东西”太多太快,导致文物贬值相当惊人。而张大军们,只是这个黑色产业链条中最低级别的那一小段。文物的最终价值,挑起了他们对财富的狂热梦想。而那些文物的最终拥有者,在这些地下文物几经倒手,抹去身上的犯罪记录后,他们掌控了它,并堂而皇之地向世人炫耀着他们的财富和顶级收藏。
这种狂热的背后,照映的是文物部门的无力和无奈。
拿张大军所在的邹城来说,仅田野文物就有600多处,而相关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只有6人。
只要被贼惦记上了,终究有一天,他们会下手的。
而那些被盗墓贼破坏的历史信息,将永远无法复制。
一个“带头大哥”的盗墓江湖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本报通讯员 张鹏
5月31日,邹城市峄山镇纪王村东,一处名叫“皇上台子”的遗址上,即将收获的麦穗随风摇动。
若不是近日邹城警方破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最大的一起盗墓案,村民很难相信,就在这片麦田的下边,居然埋藏着国宝级文物。
麦田里,盗贼当初所挖的盗洞已被掩埋,但在地表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个直径大约2厘米的圆洞,看不到底,在盗洞周围规则地排列开来,大约每隔50厘米一个。
“这些细小的圆洞,就是‘洛阳铲’留下的痕迹。”邹城市刑警大队六中队中队长杜廷永说。
峄山南面山脚下的邹城市峄山镇纪王村是“邾国古城纪王城遗址”,新中国诞生前后曾在此发现古墓,并有周代带铭文的多件铜器出土,经考证为东周时期邾国贵族的墓葬区。
“在这里,随便拣起一片陶片,就有可能拣起一段2000多年的历史。”杜廷永说。
2010年,一个叫张大军的人,让这个地方“闻名”了一把。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张大军等人先后三次在此处盗得青铜鼎、青铜剑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这已经不是这个地方第一次遭受盗墓贼光顾了。
的哥·店老板·“支锅”
43岁的张大军是被人搀扶着走进邹城市看守所审讯室的。
这个邹城古玩圈里鼎鼎有名的“带头大哥”,居然是一个双腿不能自由行走的残疾人。
张大军的案子已进入预审阶段。“只要不牵扯到案子,我可以跟你说很多。那些事,三天三夜也跟你说不完。”张大军笑了,又自信又得意。
在邹城当地,几乎没人知道他的真名,但“张大军”这个名头在邹城却很响。
“但凡外地来邹城或邹城当地进行古玩交易的,都要找张大军掌眼。他在团伙中主要负责看风水,确定有无古墓”。邹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施振宝说。
而在成为“带头大哥”前,也就是十几年前,张大军是名出租车司机,挣得虽然不多,但足够日常开支。两个儿子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
1998年,一场车祸让张大军的双腿失去了正常行走能力。凭着开车时学的修车技术,2003年,张大军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及配件厂,“生意还不错,一年能挣四五万块钱。”说起当时的生活,张大军脸上滑过一丝留恋。
但这一切,都在2006年某一天发生改天。
“那天,一个河南的车主来修车。我看见他车上,有一个我从没见过的东西。”张大军说。
“没见识”,车主笑话他,“那叫‘洛阳铲’,专门用来找古墓的。”
“找古墓?”张大军心一动,难道这个外形精瘦的河南人,就是传说中的盗墓贼?
河南人经常到他这来修车,一来二去的,张大军和他搭上话了。
河南人说自己是来邹城“找活的”(探寻古墓),想在当地找个“支锅”(盗掘活动负责人)。
“干一辈子不如挖一铲子。”张大军动心了。经河南人牵线,他又认识了不少道上的人。
为学到真本领,张大军独自一人用残疾的双腿驾车,到河南、陕西寻找“高手”拜师学艺,“车上放一箱子红牛饮料,一路走一路歇一路喝,也不觉得累。”
他还从古玩市场和书店里买了很多有关书籍,埋头苦读,“就是上学时也没这么认真过”。
甚至,为了增加实战经验,他还跟着“高手”到盗墓现场实地“考察”。对外地前来“找活”的人,他总是好吃好喝招待。
家里的钱一点点花光,媳妇和他闹开了,“再这样,我就死给你看。”
可张大军根本听不进去,他让伙计们住旅店,费用他出,“这样媳妇就不知道你干什么了,我们商量事也方便。”
说到这,张大军话锋一转,“但是,挖古墓的有几个发财了,最后还不都是妻离子散。”张大军眼神黯淡,出事后,家里还没有一个人去看守所看他。
这之后,张大军懒得再打理修车生意了,而是经常泡在古玩市场,对一些文物品头论足。张大军说,文物市场上真正懂文物的人很少,自己的知识能达到不用去现场,光听现场的人员说和图纸就能判断墓室的位置和大小。
偶尔,他还帮别人掌掌眼,鉴别一下文物真伪和年代,断定交易文物是否物有所值。
但这些,都是张大军的“职业机密”,任凭记者怎么追问,张大军就是不开口,或直接岔开话题。
经过两年多“历练”,张大军渐渐在当地古玩界混出名气了,以至于外地来邹城“找活儿”的文物贩子或盗墓贼,都要给他“打招呼”。
而他,就像一个嗅觉敏锐的猎犬,在黑夜中嗅着蛛丝马迹的味道,等待着机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