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地下交通线 (1)

2010-09-07 17:15:2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1942年冬,冀鲁豫区党委为了保持和加强冀鲁豫与太行山两大根据地的联系,在日伪控制下的夹缝地带——延(津)浚(县)汲(县)淇(县)四县边地区,开始筹建一条新的地下交通线。 此前,卫西工委已在淇县县城、孟村,...

    1942年冬,冀鲁豫区党委为了保持和加强冀鲁豫与太行山两大根据地的联系,在日伪控制下的夹缝地带——延(津)浚(县)汲(县)淇(县)四县边地区,开始筹建一条新的地下交通线。


    此前,卫西工委已在淇县县城、孟村,浚县的河头村、新集,汲县的刘板桥、白河村,延津县的张班枣、丰庄,汤阴县的大寒泉等30多个村庄,共发展了200多名党员,为在这里开辟地下交通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太南撤军”之后,林县以南的太行山区,被国民党孙殿英新五军、庞炳勋四十军控制。1943年四五月间,孙殿英、庞炳勋先后率部投敌。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太行区党委组成豫北指挥部,一二九师新一旅和随军地方工作团挺进豫北。位于林县以南的汤阴、淇县、汲县、辉县山区解放区,成为太行根据地的南前哨,从而缩短了太行根据地与冀鲁豫根据地之间的距离,为开辟这条地下交通线创造了有利条件。卫西工委和延浚汲淇四县边办事处积极在这一带勘察路线,发展基本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交通线的路线基本确定,并在延津县马庄设立了交通站,属冀鲁豫区党委敌工部交通科领导,王东亮任交通站站长。交通站成立后,发展了一批交通员。交通线从汲县解放区边沿的塔岗村起,到达濮阳交通站,全长100多公里。1943年下半年,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书记李先贤,介绍王东亮同太行军区五分区汲县塔岗办事处主任刘秉宽及交通员刘秉银、张花等取得联系。至此,这条地下交通线已基本就绪,年底就担负起华东、山东、华中与太行根据地交通联系的重任。


    交通线上主要有3个“关口”,都在汲县境内,一是道清路,二是卫河,三是平汉铁路。“三关”共20余公里,恰好是一夜的路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交通员们总结出一些过“关口”的经验。他们白天住在根据地,夜间出发,一夜闯过“三关”,天明后到达另一根据地。交通员先摸清防守铁路敌人的活动规律,并通过各种渠道,与铁路哨卡上的伪军拉上关系,使“关口”变成通道。过卫河时,交通员将几个大簸箩捆在一起,文件放进里面,凫过河去,既方便又安全。同时,在卫河渡口附近,平汉铁路附近和处于汲县山区的塔岗村建立了3个交通小站,以供来往人员隐蔽食宿。


    交通线的主要任务是传送情报和文件,为根据地购买紧缺物品,护送干部过敌人封锁线。交通员在传送情报、文件时,有时装扮成说书的,有时扮成小商人,将情报或文件放入装有枣、米等物的粮袋里,混过敌封锁线。由于日伪军进行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纸张、药品等非常紧缺,因此,这条交通线还担负着为根据地购运紧缺物品的工作。


    1945年夏,在驻守淇县县城的伪六军张体安部当参谋的地下工作人员唐纪,通过关系,为根据地购置了一批药品。冀鲁豫区党委敌工科决定经交通线将这批药品运回根据地。交通站接到任务后,由交通员冯玉林、王鸿宪潜入淇县城,找到唐纪,将药品装上大车。唐纪派事先做好工作的一个班伪兵护送出城。一路上躲过敌军多次盘查,深夜到达指定地点。冀鲁豫军区部队新四路的一个连在此接应,将药品运到了根据地。


责任编辑:No.005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