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革命老区引黄用水调查 (1)

2010-03-09 13:24: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市老促会为了进一步了解引黄用水在我市老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引黄灌溉的宝贵经验,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更好发挥引黄工程作用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市老区引黄工程建设,市、县(市)...

引黄用水减少,引黄灌溉和补源面积萎缩,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一是停灌地区引黄工程不断损害,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完全报废。据实地查看,引黄灌区的各县(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平河复耕的现象。引黄工程再行恢复,将要花费非常大的气力。

 

二是引黄灌区退出引黄补源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水利部门观测,2008年,全市地下水埋深较10年前平均下降2米左右。2008年,全市共发生4处近千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据长垣县水利部门对15处水井地下水位的观测,2006年有10处下降,2007年有11处下降,2008年有14处下降,5年内下降最大处达2.48米。获嘉县史庄乡10年前地下水埋深在3米~4米,目前已下降至10米~12米。延津县东大沙河国家级白天鹅湿地保护区目前已基本消失。长垣县王家潭湿地已由10年的近千亩萎缩至200多亩。封丘县河南省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也开始出现萎缩。

 

 三是直接影响适应性种植。原阳县、封丘县、长垣县的背河洼地,过去秋季往往受淹,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引黄稻改后,实现了麦秋两季丰收。但由于引黄水量减少,水稻面积也在逐年衰减。据调查,我市引黄灌区水稻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75万亩,2008年缩减到52万亩,减幅达31%。封丘县水稻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20万亩锐减到2008年的5万亩,减幅达75%。背河洼地改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后,往往遭大雨积水被淹,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四是提高了生产成本。由于引黄面积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原有的机井配套多数已不管用,群众被迫将离心泵改为深井泵或潜水泵,延长了灌溉时间,提高了灌溉成本。据长垣县调查,前些年机井浇1亩地不足1个小时,花费13元,现在一般需要80分钟,花费18元。据多个县(市)的调查,一季庄稼用井灌一般比用渠灌每亩地多花费20元左右。

 

五是不利于生态平衡。历史上,我市原、延、封、长、获、新等县及黄河背河洼地到处是盐碱和沙荒,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得以彻底治理。“井渠双灌”是我市引黄改土的基本方式,近期大量的退河灌改井灌不仅使地下水失衡,长期下去还会使土地持续发生盐碱或沙荒。

 

 六是今后争取黄河用水指标难,将进一步加剧我市的缺水局面。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市用水会愈来愈多,我市缺水局面会愈来愈严重。但在黄河水源愈来愈紧、引黄用水指标控制愈来愈紧的情况下,如若我市引黄用水指标继续减少,将对我市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受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影响,引水口门引水不畅。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大大减轻了我市的防汛压力,但也给我市的引黄设施带来不利影响。一是使引水口门和引黄穿堤闸门抬高,造成引水困难。历年的调水调沙造成黄河主河槽南移且下切1.5米左右,最深处下降3米~4米。黄河在6月份调水调沙时流量达5000秒立方米左右,但在平时却只有300个~400个秒立方米。而我市20个引黄口门绝大多数在黄河流量达到700时才能正常引水。特别是人民胜利渠,引水口位于黄河下游的最上端,引水条件原本十分优越。过去在黄河水量100秒立方米时,可引60秒立方米以上。但在小浪底水库运行后,渠首闸前水位下降1.6米~2.08米,花园口即使通过800流量,引水也很困难。二是由于引水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引水渠道严重淤积,引水更加困难。三是在调水调沙后的7月份,黄河只有100多个流量,而此时正是稻区急需用水之际,给稻区生产带来极大困难。由于引水困难,影响了农作物适时灌溉,影响了群众使用黄河水的积极性,这是引黄水量减少、引黄灌溉面积减少的症结所在。

 

2.骨干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我市引黄灌区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的工程,多数老化失修,干支渠硬化配套任务还很大。“两工”取消之后,干、支渠清淤主要依靠市、县(市)政府投入和依靠机械进行,但由于资金短缺,开挖清淤渠道少且标准低,只能解决临时引水问题,远不能达到引水用水要求。在今年春天抗击特大旱灾的过程中,不得已动用当地驻军1800余人和大量机械对大功灌区三姓庄引水渠和韩董庄灌区马庄引水渠进行了突击清淤,才解了燃眉之急。延津县南分干渠在2002年以前每2年清淤1次,2002年至今未再清淤,灌区内50%以上的工程丧失功能。原阳县堤南灌区引水渠起源于武陟县老田庵,因属两市管辖,经常发生纠纷,引水清淤都很困难,灌溉能力从35万亩衰减到10万亩。长垣县4个灌区工程完好率均在25%~30%之间,老化失修现象相当严重。人民胜利渠灌区虽然得到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但由于工程跨10个年度,加之地方配套资金难于落实,大多数工程仍是沿用上世纪50年代初兴建或60年代~70年代恢复时修建的工程,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

 

3.末级渠系无人管理,灌溉难度加大。按照现行规定,支斗渠以下的末级渠系由乡村和受益农民自筹资金解决。“两工”取消后,乡村干部依靠“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但基本无法落实,致使多数末级渠系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即使干渠有水,田间仍然灌溉困难。如获嘉县人民胜利渠四支、五支、六支,由于缺乏维修养护资金,已废弃多年,造成近6万亩耕地退灌。

 

4.水费征收困难。黄河管理部门实行先交钱后放水的原则,水费缴不上,黄河部门不放水。但滩区农民认为,黄河水是上面流下来的,在抗洪抢险时农民已经付出了极大代价,滩区农民不应该缴水费。多数农民还认为,现在各项农业政策都有补助,惟独水利不仅没有补助,还要缴水费,太不合理了。由于基层水管组织缺失,水费征收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由乡政府代收,有的由村委会代收,有的依靠民间自发组织“用水者协会”自行征收。农民对水价不明白,对水费的用途不明白,不愿稀里糊涂地缴钱。调研中还发现,农民种一亩地,扣去投资,不计人工,年获利不足600元,不及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不少农民不再指望种地获利,更造成了水费收缴的难度。由于水费征收难,直接造成黄河部门放水不及时,农民又以放水不及时而拒缴水费的恶性循环;直接造成工程维护无经费,水的利用系数低(全市引黄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不足0.4),农民认为水价高而拒缴水费的恶性循环。由于水费征收困难,不少自收自支的小型灌区管理部门难以为继而自行解散,灌区名存实亡。

 

5.地下水资源缺乏有效管理。我市水资源的利用总体上应是“井渠结合、灌补结合”,但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地方利益的影响,对外来水资源和当地水资源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管理,对开采地下水与外来水补源缺乏有机统一,不少区域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不少地方水资源费未能足额收取,收取的水资源费又有相当部分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未能有效发挥对水资源的补给和保护作用。

 

6.水管体制改革滞后。随着农村改革及供水商品化的推行,灌区用水由过去的福利性逐步转变为经营性。但由于宣传不够,不少农民对“水是资源”、“水是商品”的概念不清,对水费的用途不清。1998年乡镇机构改革以后,随着水利站的撤销,乡镇一级水利服务名存实亡,村级水利管理多数处于真空。虽然从2004年开始逐步推行“用水者协会”,但目前仍然只是在原阳县进行尝试。我市是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但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每年究竟需要补充多少黄河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究竟怎么调,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或者对已有规划执行不力。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新乡 革命 老区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