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市亿龙养护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感谢该中心提供专业细致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让企业在一起专利纠纷案的诉讼中获胜,避免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时值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这份感谢信让奋斗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一线、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工作人员倍感欣慰和振奋。
作为全省第一个运营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从2020年4月正式挂牌运行至今,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力打造平台、优化服务、提升能力、服务创新,取得累累硕果,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预审服务,跑出知识产权“加速度”
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一批高价值专利,通过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的预审通道全部获得授权。
该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中心这一高效的授权速度,使企业能够快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抢占市场先机,为企业新产品推广上市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立足本地产业特色,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该中心通过专利预审服务,助力企业打通技术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展现了知识产权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显著成效。
成立仅5年,该中心在摸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面对业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该中心利用代理机构座谈会、备案企业座谈会、专题调研服务活动等时机,加强与申请主体、代理机构的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建议,为调整和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做足准备。
针对地方经济实际情况,该中心出台一系列关于专利预审的文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备案主体和代理机构规范化管理、预审质量控制、周期和流程管理、预审业务能力提升等全方位、全要素的预审管理体系,为预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4年10月,该中心修订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规范一般要求》《专利申请快速预审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并实施。
“通过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公司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缩短至1个月内,中心的专业化服务让我们能够更快将技术转化为专利成果,抢占市场先机。”卫华集团技术负责人表示。
满满的诚意,专业的素养,完善的服务,该中心赢得我市众多企业的信任,实现了专利预审速度与质量双突破。目前,该中心备案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总数超过1700家,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全国平均16个月缩短至3个月,预审接收量从2020年的170件增加到2024年的4515件,授权量从2020年的99件增加到2024年的3011件。
科学决策,激活产业创新“新引擎”
避免研发过程的重复投入,明晰研发领域的发展方向,加快技术应用的产业化应用,是河南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研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年12月,该公司委托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对在研项目进行专利导航研究,对技术研发方向进行专业分析。
该中心研究人员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客户、专利的技术指标与现状,优选专利数据库信息,对多种产品的专利布局与行业发展进行分析,为企业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技术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公司取得市场订单超过1000万元,技术推广应用到多个省、市,中心进行的专利导航项目,不仅为技术研发方向提供了指引,还为项目的产业化落地实施梳理了思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企业创新是关键一环,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是重要保障。近年来,卫华集团通过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申报的786项专利成功获得授权,涵盖智能起重装备、节能技术等核心领域,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能。
专利导航助力科学决策,护航企业健康成长。该中心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开展导航项目14项,应用场景涉及区域专利导航、产业专利导航、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及技术研发类专利导航。
想企业之所想,想企业之未想。该中心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预审服务分类号范围调整申请,可以受理的国际专利分类(IPC)主分类小类由原有的40个扩充至95个,尽可能满足我市创新主体发展需求。
该中心还定期组织各类座谈会、培训会等活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2024年4月至7月,该中心组织开展预审备案企业专利实务能力提升巡讲活动,实现15个县(市、区)全覆盖,参加企业700余家;举办质押融资、高价值专利挖掘等培训20余场,参训人员1500人次。
维权保护,筑牢法治屏障“安全网”
河南龙辉铜业有限公司是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在布局海外市场前,因为对于出口新产品的知识产权风险不确定,向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进行咨询。该中心随即邀请省专利审协中心专家深入新品生产一线进行现场调研,了解新品研发情况、出口意向和新技术专利布局情况。
最终,该中心为公司出具了权威的《专利预警及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给公司的海外市场开发提出警示,规避了后续的出口风险。
河南龙辉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有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的保驾护航,公司将继续开拓创新,掌握知识产权竞争的主动权。
为了筑牢维权保护屏障,该中心积极开展专利侵权判定工作,为相关司法和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先后为38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出具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和维权指导意见书79份,帮助企业维权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从源头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平安和谐,该中心助力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累计调解知识产权案件335件,涉案金额1420.5万元。其中,2024年调解诉前案件53件,涉案金额744万余元,调解成功案件10件。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该中心先后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国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同时也是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工作所在地、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所在地。
站在新起点,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新征程大幕已开。下一步,该中心将以我市获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专利导航成果与政府决策、企业研发深度融合,新增更多重点产业导航项目,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创新成果提供“快”保护,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