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瞄准“四强二高” 建设农业强省可这样破局

2025-10-09 09:07:56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河南新乡中原农谷高标准试验田 新华社/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特约观察员 赵意焕

  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当前,河南瞄准农业强省建设,再有新动作。

  近日,全省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现场会在新乡召开。这场会议为何选择在新乡召开?建设农业强省,河南有啥新部署?

  建设农业强省,河南部署路线图

  河南为什么要建设农业强省?

  我国要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河南就责无旁贷地需要建成农业强省。

  强省需要强县,强县需要强乡村,强乡村需要县域人民群众强。农业强省不是少数人的事情,需要把全省人民的积极性都充分激发出来,强优势,补短板,克服经济转型期的各种困难。

  如何建?《河南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2025—2035年)》部署了任务表、路线图,基本要求是“四强二高”,即粮食生产能力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乡村产业竞争能力强、农民收入水平高、农村现代化水平高。

  粮食生产能力强,要求增加热爱农业农村的力量,精耕细作,充分利用耕地、优良育种及其他技术支撑;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要求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要求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乡村产业竞争能力强,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强化质量保障、丰富产品形态。

  农民收入水平高,要求优化生产分配机制,提升县乡村综合发展和保障能力;农村现代化水平高,要求具备能充分推广科学技术及智能化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集体力量。

  河南需结合实际,走特色道路

  会议强调,走好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强省之路,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河南实际、河南特色主要是什么?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农业大省的国家战略布局……这些都是河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结合现实要求,河南要走“三变”之路:变人口多为人才多;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产品附加值多、综合美誉度高;变传统农业大省为现代化农业强省。

  如何实现“三变”?简而言之,要以“一心”育“二新”。

  这里“一心”是指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新”是指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以布局应用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也正式开始施行。

  现实问题是,不仅许多群众不知道自己在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乡镇领导、县级干部对此也认识不足,不知道什么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知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有什么作用。

  把全体群众组织起来,“一心”就是破局的关键点。

  有了“一心”,就会有“二新”,就有条件密切城市科研机构与农业农村的联系;就有条件密切城市各类企业与农业农村的联系;就有条件统筹县、乡、村各类资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区域特色发展优势。在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需要人心相通、基础设施相通、产业相通。统筹规划、上下一心、团结互助,在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四大亮点,让新乡成为河南农业“顶流”

  除了路线图,把会议开在新乡,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选择新乡,是因为这里有四大亮点。

  首先,新乡有中原农谷这个农业高科技平台,主要研发农业种子,致力于打造农业硅谷,培育新质生产力。

  其次,新乡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50万亩统一种植管理的高标准农田,吸引了几十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

  再次,新乡有“史来贺精神”和具有“史来贺精神”的先进集体。近期,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多次安排各地干部学习“史来贺精神”,河南省也组织部分干部到新乡学习“史来贺精神”。

  最后,新乡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新乡长垣市在党的十九大后就积极行动,吸收全国各地经验,推动全县所有村庄组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长垣市2022年就入选了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通过“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建设农业强县。史来贺同志曾说:“不仅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而且还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