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成长的困惑,总能在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中找到答案
它不仅是学业指导
更是从理论学习到科研创新的全程陪伴
“四维协同” 全员育人新格局
数学与统计学院创新构建“本科生导师制”,打造“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科研训练—职业规划”四维协同育人模式。这一体系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
“我们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接触科研实践,”学院教授分享道,“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激发持久的研究兴趣。”
从理论到实践的科研蜕变
一位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回忆道:“导师给我的第一个课题是研究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在系统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从理论推导到模型构建的全流程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这位同学对数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转变,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累计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5项。
在导师制推动下,学院科研训练参与率持续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奖40余项,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24届毕业生升学率位居全校前列,培养成效显著。
“三导融合”全过程培养体系
学院着力构建“导学、导研、导航”三导融合的全过程培养体系,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实现个性化培养。
“导师制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学院教授强调,“我们注重数学思维训练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跨越。”
在导师制框架下,学生科研能力得到系统提升。一位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2023级本科生表示:“通过完整参与课题研究,我深切体会到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核心价值,这种经历为我们后续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个性化发展路径支持
学院通过“经典著作研读计划”、“数学建模工作坊”等特色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一位保研至知名高校的2021级本科生谈到:“导师帮助我找到了理论研究和应用数学的契合点,这种个性化指导让我明确了发展方向。”
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完善的导师制度持续助力学子成长,为每一份热爱提供绽放的舞台。
作者: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雒芊舒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