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具有独特优势的伟大政治创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参与主体,新时代新征程民主党派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课题和政治任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 “组织根基” 与 “活力源泉”,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支撑。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 “内在需求”,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必然要求”。
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不同程度存在“软弱涣散”现象。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不足,事务性工作缺少抓手,活动形式单一、活动经费短缺、活动场所难以保障,参与率低等问题长期存在。加强实践探索,破解基层组织建设难题,对于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团结引领广大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提升组织领导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民主党派成员多为兼职,分散在不同单位,日常联系松散,组织凝聚力容易弱化,领导班子是维系组织 “向心力” 的 “粘合剂”,也是推动组织 “可持续发展” 的 “规划者”,直接决定基层组织的 “活力指数”。要想发挥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整体功能,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领导班子分工和联系基层制度。只有划分责任田,才能干好分内事,充分发挥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了解成员的思想动态和诉求,个性化谋划组织活动,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结合民主党派 “成员兼职化、活动分散化、界别特色化” 的特点,既要“规范决策、畅通监督”,避免 “个人专断”;也要通过 “明确分工、高效执行” 确保集体意志落地,避免 “分散主义”。“1+1>2”,通过以上两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工作谋划、参加组织活动,一方面在社务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养和组织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基层社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形成一盘棋,组织领导力得到较大提升。
其次要注重落实工作抓手,提升组织执行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场所、三无专职干部。破解“三无”困局需要在工作抓手上下功夫。一是用好社费助推剂。规范社费收支,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探索在培训社务工作,激励优秀社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心老年、生病社员等方面合理支出社费。二是建设“成员之家”连心桥。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基层组织“成员之家”能建尽建,作为开展学习、召开会议、培训社员、联系感情的固定场所。三是培养“秘书”传动轴。一支“不是专干胜似专干”的人才队伍。选拔热爱社组织、有精力、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青年社员作为基层组织“秘书”,根据其专业背景与能力特长, “因材施用”,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负责各项社务工作的联系推动。
第三要丰富基层组织活动形式,增强组织吸引力。丰富的组织活动是增强成员归属感、增强组织吸引力的关键。一是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实践活动。结合党派特色和地方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结合“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开展参观监狱警示教育活动、观看爱国电影活动等。二是结合成员需求策划活动。深入调研成员对组织活动的期望,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界别特色(如青年成员希望拓展人脉、老成员希望参与公益、教育界成员关注 “双减”、医卫界成员关注公共卫生),策划有意义、有吸引力的活动,如“多党合作历史读书会”“教育政策研讨会”等。三是结合线上线下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学习交流、视频会议等活动,提高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开放日活动,选取先进基层组织策划示范性较强的特色活动,邀请其他基层组织社员现场参加或线上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展工作思路和领域。(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员会主委 宋晔)
责任编辑:申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