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润泽
“以前电动车没处停、充电靠‘飞线’,现在好了,新车棚建成了,充电桩也投用了。多亏了社区的‘百姓汇客厅’,让大家坐下来把事儿聊透、把问题解决。”11月10日,在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街道六冶社区的“百姓汇客厅”里,68岁的居民崔红亮对记者说起这段时间社区的新变化。
设立“百姓汇客厅”,是该社区为有效破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碎片化”、治理力量“分散化”等问题,探索推出的一项治理新举措。走进社区办公大厅二楼的“百姓汇客厅”,舒适的沙发错落摆放,更像一个温暖的“家庭聊天室”。
“环境温馨,大家说话也柔和了,有啥事都能平心静气地商量。”社区党委书记李萍介绍,有了这个固定场所,居民“敞开说想法、合力找办法”,社区通过“听您说、帮您办、邀您议”,将居民的矛盾集中化解。
华原小区是老旧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旧车棚拆除后新车棚迟迟未建。一时间,小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更是成为悬在居民头顶的安全隐患。社区牵头,将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同请进“百姓汇客厅”,一场聚焦车棚建设的协商议事会召开。
“车棚选址得合适”“充电桩必须要有安全认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顾虑和诉求摆上台面。相关部门和物业则逐一回应疑问,最后一致同意重建停车棚,还确定了考察充电公司的具体时间。如今,整齐排列的充电桩、划分清晰的停车区域,彻底解决了小区居民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险”的问题。
“‘百姓汇客厅’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地方,更像一间‘解忧杂货铺’,有效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谈起社区的变化,李萍深有感触地说,通过一次次议事,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决”的模式,有效激发了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自“百姓汇客厅”设立以来,该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不少党员和热心居民主动加入社区治理队伍,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社区已通过这一平台解决居民与物业、业委会纠纷3起,解决了华原小区、洛铜院电动车棚的建设难题,有效化解邻里纠纷30余起,带动党员和热心居民30余人参与社区治理。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各方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奠定坚实基础。”南昌路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