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濮阳市南乐县北郊的濮阳圣恺环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恺环保”),乍一看并不起眼,厂区不大、厂房不新,连门头都略显斑驳,但却有着“国家级绿色工厂”的金字招牌。
绿色工厂,“绿”在哪儿?
9月16日,记者走进圣恺环保,只见全自动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智能控制室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你用的洗衣产品、洁白纸张,背后可能都有我们的产品在‘守护’。”该公司总经理樊程刚拿起两瓶看似普通的白色颗粒自信地介绍,企业把“绿色”做进产品里、写进工艺中、融入发展之路。
圣恺环保的两大产品是过碳酸钠、二氧化硫脲,听起来陌生,实则早已走进千家万户。
二氧化硫脲是圣恺环保1998年建厂之初的第一个产品,在当时就引领了行业变革。“它是印染和纸浆漂白的关键助剂,我们用它替代了行业原本常用的‘保险粉’即连二亚硫酸钠。”樊程刚作了个生动的比喻,“保险粉”就像暴躁的汉子,运输中稍遇高温就可能燃烧甚至爆炸,使用中还会释放有害物质;而二氧化硫脲则温顺得像只绵羊,稳定性大幅提升。如今,圣恺环保已拿下二氧化硫脲全球60%的市场,还在2024年凭借这一产品摘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
另一个产品过碳酸钠,不仅是“去渍高手”,更是环境的“好朋友”。“市面上火爆的‘爆炸盐’,以及立白、花王、宝洁等品牌都在用它做原料。”樊程刚说,劣质洗衣粉洗完衣服后的废水往往偏酸性,对环境伤害大;过碳酸钠是高端洗衣产品的原料,用了它,洗衣废水呈弱碱性,对环境更友好,“现在,我们的过碳酸钠也做到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绿色产品”的背后,藏着一个个“生产难题”,废水、废气如何处理?能耗如何降低?樊程刚说,圣恺环保是行业龙头,要为行业绿色发展树立典范,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并没有现成的作业可抄,“我们用创新‘绿’到底”。
圣恺环保建有省过氧化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过氧化物绿色合成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同时还与郑州大学、河南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科研力量保持紧密合作。
在创新加持下,圣恺环保的工艺革新行稳致远:开发新型催化剂、提高产品收率、优化颗粒度、提升稳定性……“我们的二氧化硫脲产品,稳定性比行业标准还高出50%左右,这足以改变整个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该公司科研管理部负责人陈志娟说。
更令人称道的是“母液”处理技术。在圣恺环保厂区,一座巨大的蒸发装置在平稳运行。“母液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陈志娟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两项蒸发工艺,将这些原本的废弃物“吃干榨净”,提取有用的物质重新回到生产线,排放的“废水”则达到农田灌溉标准。
增量市场的开发,让圣恺环保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风向标。“过碳酸钠正被我们开发用于水产增氧,鱼塘缺氧时,撒一把就能解决问题。二氧化硫脲则迈入光伏领域,成为光伏玻璃的新原料,能显著提升其效能。”陈志娟说,未来,企业的老牌产品将在新领域焕发“绿色”生机。
花式护绿法
圣恺环保是我国绿色精细化学品细分赛道的领军企业,其产品过碳酸钠、二氧化硫脲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均排名第一。两种产品的传统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能耗均较高。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生产技术和建设的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绿色生产。该企业还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引领行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