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线(5月19日摄)。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轴承产品。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习近平
□本报记者 郭北晨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诗昂
轴承,作为机器运转的“精密关节”,既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又是衡量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尺。
5月19日下午,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集团”)全体职工无比激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的智能工厂,来看我们了!”
洛轴集团始建于1954年,历经71载的建设与发展,产品涵盖9大类型、3万余种,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汽车摩托车、矿山冶金、工程机械、港机船舶等领域。
洛轴集团智能工厂里,职工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告诉记者,就在这里,总书记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听取不同类型轴承产品的用途和性能介绍,走近生产线察看生产流程。
嘱托言犹在耳,期盼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热情拥抱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实力,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转型升级:“工业关节”展示中国制造硬实力
走进洛轴集团风电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一个个轴承如同工业文明的精密艺术品整齐陈列。从内径几厘米的机器人轴承、新能源汽车轴承,到外径数米的盾构机轴承、风力发电机轴承,这些“工业关节”生动展示着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形,洛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难掩兴奋。他说,总书记对现代制造业的关心,让洛轴集团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将在海上风电轴承、高速铁路轴承和新能源汽车轴承等方面进一步布局,坚定不移发展高端制造业”。
世界上能转的机器,都离不开轴承。
洛轴集团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紧密相连,先后为众多“大国重器”贡献力量。近年来,洛轴集团深化改革,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风采,呈现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势能。
“轴承看起来简单,但在尺寸加工精度上要求很高,通常是用微米来衡量。”王新莹拿起一个新能源汽车轴承,手指轻轻一拨,轴承便飞速旋转,“我们研发的轴承转速最高可达每分钟12万转,成功运用到大兆瓦风电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之重器’后,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行业中的领跑者地位。”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洛轴集团前进的每一步都深刻烙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印记。
目前,洛轴集团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十四五”期间已有1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风电主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研发的盾构机系列主轴承打破了我国长期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总书记很关心现代制造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王新莹说。
洛轴集团智能产线轰鸣的节奏,正是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枝”的转型强音。
科技创新:从跟跑积累、并跑突破到领跑创新
主轴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素有风机“心脏”之称,国内市场曾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
“这两个产品的研制、运用,使我国大功率风电主轴轴承实现了从跟跑积累、并跑突破到领跑创新。”手指着眼前两台代表陆上和海上最大兆瓦数的风电主轴轴承,洛轴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于海波说。
2022年9月,由洛轴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16兆瓦平台风电主轴轴承下线交付,一举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目前,在洛轴集团3万余种产品中,有内径6毫米的“袖珍款”,也有外径15米的“巨无霸”,从“嫦娥”奔月、“神舟”飞天到中国天眼(FAST),洛轴集团轴承正“转动中国、推动世界”。
“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于海波说,无论是从传统制造企业向先进制造企业的转变,还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跃升发展,关键就在于持续推动创新。
洛轴集团的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位居行业首位。同时,企业拥有国家首批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完善的轴承研发实验平台,在轴承的研发、制造、检测、试验等方面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去年10月投产的智能工厂,是洛轴集团为提升我国海上风电增速箱轴承研发生产能力,自主研发的“黑灯”工厂,拥有国内首条特大型轴承智能生产线。
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工厂内,数控车床自动高效加工产品,自动导向运输车便捷完成运输任务……智能化解放出更多劳动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工厂的智能化程度国内一流,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于海波说,智能工厂大幅提升了生产质效,使企业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专精特新产品。
2024年,洛轴集团实现营收46.99亿元。洛轴集团希望,到2030年,这一数字达到150亿元。
在考察洛轴集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将加大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投入,布局新的赛道,为中国轴承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海波表示,企业也在谋划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人才培育:让职工在薪火相传中奋发有为
在洛轴集团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奋发有为、多作贡献。
“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感觉他非常亲切和蔼。”智能车间年轻的操作工人帅正一说。
帅正一清楚地记得,在河南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求学时,是洛轴集团改变了自己对传统制造业的固有印象,从此便向往成为其中一员。
对于总书记的勉励,帅正一提到洛轴集团师带徒的“传帮带”传统,这帮助他快速完成从一名学生到合格工人的转变。
在洛轴集团,一位师傅通常带教两三名徒弟。“师傅倾囊相授,把他们几十年的经验掰开了、揉碎了教给我们,让我们能更好地把前辈的经验和新技术、新设备链接好。”帅正一说。
已经在洛轴集团工作16年的技术人员宋海涛,是帅正一的师傅。在他看来,师带徒所传承的更多是一种好好学、学无止境的理念,对于徒弟而言,从理论到实操的那层“窗户纸”有了手把手的指引,就更容易被捅破。
作为企业负责人,王新莹更清楚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说,洛轴集团70多年的发展成就,是一代代洛轴人发扬主人翁精神接续奋斗的结果。
“一代跟着一代学,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叠加现代技术的创新,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王新莹说,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视,在洛轴集团,“信得过”精神是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更是职工的精神支柱——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信得过;以优异的经济效益让国家信得过;以优良的经营作风让党和人民信得过。
如何更好发扬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奋发有为、多作贡献?
帅正一说,身处技术爆发式增长和快速迭代的时代,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会努力学习更多新鲜事物,掌握更多技能,更快成长、更好发展”。
于海波提到一组数据:2016年以前,企业职工近万人,年营收不到20亿元;如今,虽然职工人数少了,但企业年营收达40多亿元。他认为,是改革、创新激发了人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站在新起点上,这家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记忆的企业,正在书写“中国制造”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