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丨@象棋爱好者,洛阳博物馆喊你在宋代象棋里“找不同”

2025-03-29 10:28:52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评论:0 点击:  收藏

  马走日,象走田

  车走直路,炮翻山

  小卒一去不归还

  ……

  即使不是象棋爱好者

  也能说上两句这样的顺口溜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宋代瓷象棋

  01

  没“兵”也没“帅”

  这套象棋有点儿不一样

  199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洛阳

  发现了一副完整的圆形瓷质象棋

  有黑、白棋子各16枚,共32枚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每枚棋子的直径约1.8厘米

  厚度0.3~0.5厘米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棋子均为瓷土烧制

  表面不施釉

  正面以阴刻的方式刻字

  并填涂朱砂

  但因年代久远

  有些字已经稍显模糊

  通过凹进去的刻痕

  仍可辨认出棋子的“角色”

  △左为瓷象棋黑棋子,右为现代常见象棋。

  和现在常见的象棋相比

  这副瓷质象棋要小一些、薄一些

  更特别的一点是

  它没有“兵”,只有“卒”

  没有“帅”,只有“将”

  专家根据墓中随葬品判断

  这是一座北宋末年的墓葬

  而这副象棋也成了

  目前中国出土的年代、地点确切

  保存较完整的瓷质象棋

  02

  是砲不是炮

  一字之差的“军事谋略”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除了卒和兵、将和帅的区别

  这副象棋里还藏着一个“秘密武器”

  ——砲

  与今天象棋里的“炮”字不同

  它并不是常见的“火”字旁

  而是“石”字旁

  这究竟是为何?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其实,最初的炮是古人利用杠杆原理

  发明的一种投掷石头的远程发射武器

  ——投石机

  △宋代铜象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棋子中的“砲”也是“石”字旁。

  所以,象棋中的“砲”

  一直都是用“石”字旁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砲”字逐渐升级为发射火药炮弹的“重型武器”

  象棋中的“砲”

  也从“石”字旁变成“火”字旁

  因此有专家认为

  象棋的形制和规则

  不但与古代战争的排兵布阵有密切联系

  而且也是军事谋略与娱乐游戏的完美融合

  03

  全民喜爱

  宋代就有象棋“国手”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象棋也被称为象戏

  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

  唐代时,象棋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宋代时,成了全民喜爱的文娱活动之一

  宋代著名学者洪遵在《谱双》中提到

  “象戏家喻户晓”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据记载,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出现了专门制作象棋棋子和棋盘的手工艺人

  在临安的大街小巷

  都可以买到象棋棋具

  一些“职业象棋选手”

  还被召入皇宫

  成为拥有官职的棋待诏

  专门陪皇帝下棋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在周密撰写的《武林旧事》中

  记载了一份棋待诏的名单

  象棋棋待诏有10名

  其中一位叫沈姑姑的女棋手

  是目前中国最早、唯一留下姓氏的象棋女国手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让宋代人爱玩儿又会玩儿

  小小棋子

  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宋代人丰富的文娱生活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荣梦岩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刘竞尧

  审校丨朱冬梅 储佩君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