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如今,从服装到美妆、鞋袜、植物、生鲜果蔬,利用AI假图发起“仅退款”的情况遍布各大类目。
用AI伪造商品图片,骗“仅退款”获利,这是典型的把科技用“歪”了的行为,更是一种不诚信和违法行为,将对市场生态和商家合法利益造成损害。这种“小聪明”套路玩不得。
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为了提升消费体验,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仅退款”绿色通道。但是,这一售后服务模式要真正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买卖双方共同遵守规则,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如果消费者滥用“仅退款”规则,比如用AI制造假图骗取退款,这属于恶意“仅退款”,也违背了诚信原则,还有可能涉嫌诈骗,触犯法律红线。商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值得警惕的是,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系统的灰色产业。据报道,一个教授该“技术”的“师傅”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
今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本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意味着,有偿教AI技术P假图,出售造假教程牟利的“师傅”,涉嫌违法违规。
鉴于用AI伪造商品图片骗“仅退款”获利现象频繁出现,相关电商平台对此需高度重视,加强AI图片识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对多次违规用户采取拉入黑名单、限制其购物和退款权限等措施。
只有结合法律约束、平台监管和消费者自律,才能遏制此类乱象,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