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假图骗“仅退款”,网购别耍“小聪明”

2025-11-18 15:12:33 来源: 新京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近期,部分买家利用AI制作假图申请“仅退款”,引起不少商家在网上吐槽。“有些图一看就是AI生成的,客人还不承认,我让她换个角度拍视频她也不愿意,一直强调要仅退款。更有些人连水印都没处理干净就发过来了。”一名商家表示。

  据报道,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如今,从服装到美妆、鞋袜、植物、生鲜果蔬,利用AI假图发起“仅退款”的情况遍布各大类目。

  用AI伪造商品图片,骗“仅退款”获利,这是典型的把科技用“歪”了的行为,更是一种不诚信和违法行为,将对市场生态和商家合法利益造成损害。这种“小聪明”套路玩不得。

  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为了提升消费体验,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仅退款”绿色通道。但是,这一售后服务模式要真正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买卖双方共同遵守规则,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如果消费者滥用“仅退款”规则,比如用AI制造假图骗取退款,这属于恶意“仅退款”,也违背了诚信原则,还有可能涉嫌诈骗,触犯法律红线。商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值得警惕的是,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系统的灰色产业。据报道,一个教授该“技术”的“师傅”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

  今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本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意味着,有偿教AI技术P假图,出售造假教程牟利的“师傅”,涉嫌违法违规。

  鉴于用AI伪造商品图片骗“仅退款”获利现象频繁出现,相关电商平台对此需高度重视,加强AI图片识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对多次违规用户采取拉入黑名单、限制其购物和退款权限等措施。

  只有结合法律约束、平台监管和消费者自律,才能遏制此类乱象,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辛河)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