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涉事学院发布情况说明称,鉴于本项目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发布采购终止公告。
虽然校方已经紧急终止采购,但仍有必要反思如此离谱的招标何以出炉?
这一事件看似荒诞,实则暴露出政府采购中更深层的漏洞——技术标准形同虚设、监管流程流于形式、供应商资质审查沦为走过场。当一所高校连路由器和防火墙都分不清,公众质疑的已不仅是“天价采购”,而是公共资金究竟被谁“劫持”。
事件的核心问题并非价格差异,而是采购需求的严重错位。防火墙与路由器在功能、性能、安全等级上截然不同,前者是专业网络安全设备,后者仅是基础网络工具。招标文件明确要求防火墙,中标方却用路由器蒙混过关,而评审专家竟无人察觉。
这反映出采购环节的“三重失守”:技术参数审核不严、评标过程敷衍了事、验收机制形同虚设。此次重庆三峡学院的情况,则尤为典型:招标时未明确防火墙的吞吐量、并发连接数等具体技术标准,给供应商留下了偷换概念的漏洞。
更值得警惕的是,类似事件曝光后,常见的处理模式仅是“终止项目”“重新招标”,而对责任人的追责、制度的修补鲜有下文。若不打破这种“违规-叫停-再违规”的循环,公共资金的“漏洞”将难以堵住。
堵住漏洞需要三重革新。技术上,政府采购应建立专业产品数据库,明确核心参数阈值;制度上,需强化评标专家责任追溯,对连续出现重大失误的专家实行“一票否决”;监督上,应推动采购全流程公开,引入第三方审计和公众参与机制。
因此,重庆三峡学院的整改不能止于“重新招标”,更需以此为契机,彻查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让每一分公款都在阳光下运行。(王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