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属于“最本地”的展示。时装秀的设计者是苗族设计师,模特是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当地孩子,展示的是纯手工制作、当地风格的服装饰物……这一切最具民族韵味的元素,却突破了审美隔阂和文化界限,从在家乡举办的“村T”时装秀开始,一步步走上了国际T台,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广袤的国土疆域、悠远的历史文化、多元的生活状态,让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乏令人惊奇的审美意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它们,并通过有创意地改造,让它们在一种现代化、国际化的视野下焕发出光彩。
仔细想想,这些走上国际舞台的非遗元素,并不只是“审美的故事”“文化的故事”,也是“奋斗的故事”“发展的故事”。在开头提及的贵州民族时装秀上,有一幕格外令人动容——爷爷唱着民谣,用老木犁扛着孙女走上T台。
这是一个寓言:几代人的努力,让文化一代代地托举、传承、接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大山,也走向了国际。
在这场秀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有几个孩子拿不出路费,一度打算放弃这场时装秀,为了让孩子们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村民们自发筹集机票,把孩子们从贵州“村T”一个不落地送上了国际T台。
这或许也是中国非遗收获世界瞩目的深层原因:所有人齐心协力,深度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也终于将属于中国的文化元素,以平视的角度展现到了世界面前。
人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中国文化、非遗项目还会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去展现历史文化的底蕴。(柳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