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 以金融“活水”润泽太行革命老区振兴之路

2025-07-28 15:11:21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太行山脉巍峨依旧,烽火岁月的记忆从未远去。在辉县市这片承载着南太行军民抗战光辉历史的土地上,如今正奏响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以精准高效的信贷服务,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传承,让特色产业扎根结果,让老区群众的日子愈发红火。

红色土地上的金融“及时雨”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辉县市沙窑乡南坪村的“隐舍壹号”民宿庭院里,老板鲁馨晖一边忙着指挥工人摆放新到的茶具,一边笑着向记者感慨:“两年前,这里还是漏风漏雨的老房子,根本不敢想能变成现在的模样!”
  
2023年,经营民宿多年的鲁馨晖看着周边村庄的精品民宿陆续兴起,既羡慕又着急。自家老宅因年久失修难以吸引游客,500万元的改造资金像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就在他准备放弃时,邮储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崔超踩着山间露水找上门来。“当时崔经理的皮鞋上沾着泥点儿,手里拿着厚厚一沓资料,坐在我家炕头上讲‘民宿贷’政策,说手续简单,利率还低。”鲁馨晖至今记得那个场景。3天后,伴随着手机短信提示音响,200万元贷款如期到账。如今的“隐舍壹号”既保留了太行山民居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新地标。

同样因金融“活水”焕发新生的,还有南寨镇兵部站村,这个曾是八路军兵站所在地的小村庄,如今青砖灰瓦的“红色记忆·太行山居”精品民宿集群依山而建,将革命历史体验与生态休闲深度融合,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特色产业链上的“助推器”
走进冀屯镇的食用菌产业园,智能温控大棚里弥漫着菌菇的清香。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喷灌系统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自动启停,工人们正忙着采摘饱满的香菇。这些现代化设备的添置,离不开邮储银行“菌菇贷”的支持。
  
在辉县市,像“菌菇贷”这样贴合当地需求的金融产品还有很多。近年来,邮储银行结合市场特色,陆续推出“民宿贷”“养牛贷”“石墨贷”“变压器贷”“弹簧贷”“食品加工贷”等10余种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贷款产品。仅今年上半年,该行就投放贷款超14亿元,重点支持上八里镇、沙窑乡的民宿产业,冀屯镇的香菇产业,北云门镇的变压器产业和南寨镇的石墨产业发展。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各乡镇,哪里有特色产业,哪里就有邮储银行的定制化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的浇灌,让老区的产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过去“靠天吃饭”的农业,如今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曾经零星分布的手工作坊,如今成长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曾经的革命旧址,如今变成了红色旅游打卡地。
  
千家万户门口的“服务站”
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让老区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积极组织召开“百县千镇万村”行动推介会,介绍金融产品、了解群众需求,建成信用村319个,让群众得到更便捷的贷款支持。信贷客户经理带着移动展业设备奔走在田间地头,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移动的金融服务站”,农民干着农活就能申请贷款。
  
该行还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防范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宣教活动,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的金融素养和安全意识,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帮助群众跨越“数字鸿沟”,享受到更加安全高效的现代化金融服务,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暮色中的太行山脉,轮廓如当年军民并肩作战时的坚毅脊梁。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办公室的灯光下,工作人员还在整理贷款资料、研究特色产业。金融“活水”持续奔涌,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它不仅是资金的流动,更是对太行精神的诠释与延续。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宗斌 通讯员 樊树兴 申佳加 张琳)
责任编辑:王丽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