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红旗渠源观光游览。
1966年4月,红旗渠竣工通水典礼举行。《河南日报》用三个版的规模报道了这一盛事,其中第二版为红旗渠干渠工程示意图,为当时本报美术组绘制。时隔58年,当代美编为其填色修复,记者对红旗渠点位再拍摄,新老对比,展现红旗渠设计之精妙、规模之宏大、工程之艰巨、品质之卓越。
红旗渠源
红旗渠源在山西平顺县石城公社侯壁断浊漳河边。河道里一条长70米、高3.5米、宽13米的拦河坝横卧于浊漳河中间,男女民兵在这里打响了筑渠截水的第一炮。危急关头,林县4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普通民兵跳进激流,排成道道人墙,用血肉之躯保障了大坝截流顺利进行。
王家庄安全洞
王家庄安全洞是红旗渠从王家庄下面穿过的大土洞,长243米。洞成双孔洞,全部用石英岩石料衬砌,坚硬得像两道地下铁管。修建王家庄安全洞共计挖土16700多方,挖石1500方,浆砌料石5995方,用工54000个。
红石崭
红石崭187米长、160多米高,背靠太岁峰,前临漳河水,被70多名强壮劳力用“连环大炮”强攻而下。有道是:“连环炮,不简单,一炮崩掉半架山,再有一组连环炮,定叫高崭下河滩。”
老虎咀
老虎咀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片地可立,民工营长王磨妞带领30多个中青年顺着绳索荡到悬崖峭壁上,硬是在崖壁上打出了7个直径2米、深12米的炮眼,撬开“老虎嘴”,腾出施工通道。
鸻鹉崖
鸻鹉崖有几十丈高,据传此处除了鸻鹉鸟外,别的鸟不敢飞上去。鸻鹉崖大会战时收到集体和个人的申请书1万多份,根据工程需要批准了5000名健儿。总指挥部抽调18名扒山能手,组成除险队,他们每天像壁虎一样悬在半空,把悬崖上的活石头别下来,确保安全施工。
青年洞
青年洞地势险恶、石洞难凿,是总干渠上长616米的巨型山洞。300多名青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终于凿通了这个岩石隧洞。
曙光洞(纵剖面)
最深竖井62米 洞长4000米
曙光洞高宽各2米,长达4000米,是红旗渠三干渠上的大工程,也是整个红旗渠最长的一条隧洞。
夺丰大渡槽
夺丰大渡槽是红旗渠上最长的一座大渡槽,全长413米。石工们精锻细砌,建设完成用了125天。有人说这是红旗渠上一件伟大的工艺品。
南谷洞水库
南谷洞水库的设计由吴祖太负责,他毕业于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是当初红旗渠工地稀缺的科班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后王家庄隧洞施工塌方时,他入洞查看,不幸牺牲,年仅27岁。
桃园渡桥
桃园渡桥是红旗渠一干渠的咽喉工程,桥身高24米,宽6米,长100米,7个桥孔的跨径各8米,是红旗渠干渠上最高的一座桥,桥上可通车,桥下通水、泄洪各不相扰。
游客乘冲锋舟游览青年洞,感悟红旗渠精神。
曙光洞。
王家庄安全洞又名红旗渠双龙洞。
高耸入云的老虎咀。
陡峭险峻的鸻鹉崖。
红石崭地势险要。
夺丰大渡槽两侧粮田充满希望。
老虎咀、鸻鹉崖等悬崖绝壁上,留下了任羊成等除险队员凌空除险的雄姿。
南谷洞水库风光秀丽。
林县红旗渠干渠工程示意图
图为美编复彩的1966年4月21日《河南日报》二版林县红旗渠干渠工程示意图(部分)
桃园渡桥至今仍造福一方。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王铮 摄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强调
□本报记者 李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秋天,总要来趟红旗渠吧。
金秋十月,来到林州红旗渠青年洞,操作无人机升上高空,透过航拍,但见太行山层林尽染,一渠清水蜿蜒盘旋,如丝带环绕山间,好一幅绚丽秋景图!
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59年来,渠水奔腾不息。
修渠近10年,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进入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红旗渠的故事有了新的演绎方式。
新面貌 新气象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每个老物件、每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来到青年洞天河亭,《又见红旗渠》实景演出中,新一代“除险者”腰系绳索,在悬崖上往复飞荡再现“凌空除险”,令游客惊呼不已;走进红旗渠元宇宙剧场,数字化技术还原了当年的修渠场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20世纪60年代,为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发展条件,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苦战近10年,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崖壁上,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为集中展示红旗渠修建过程,1991年,依托红旗渠水利工程,红旗渠景区正式运营,景区主要包括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此后,红旗渠景区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改造升级。2003年,景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2006年,建成红旗渠文化长廊;2011年,启动整体升级改造,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2016年,建成分水苑水利科普展示项目;2022年,打造红旗渠研学成长营,形成以红旗渠英雄养德、红旗渠精神展智、红旗渠文化育美、红旗渠工程健体、红旗渠劳作促劳的“五育一体”教育理念,为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提供新平台。
“一直以来,红旗渠都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它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形成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林州市红旗渠景区有关负责人说。
红旗渠建成通水59年来,累计引水130亿立方米,实现粮食增产18亿公斤,有力促进了林州经济社会发展。红旗渠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200余万人次,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水情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阵地。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显,逐步形成以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游和太行山大峡谷绿色生态游“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
新传承 新内涵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渠四代”李媛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生于1997年。她的太爷爷李贵曾任林县县长、红旗渠建设后勤总指挥长。大学毕业后,李媛考入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成为培训部一名青年教师,延续着几代人对红旗渠的记忆与情怀。
“为了讲好红旗渠故事,宣讲红旗渠精神,我翻阅大量书籍资料,多次拜访修渠劳模,了解奋斗故事,再结合学员实际,反复琢磨修改教案。”李媛说,作为青年一代,要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
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宣讲团应运而生。2022年10月,按照安阳市委有关部署,红旗渠精神宣讲团主要由党的二十大代表、机关干部、理论专家、红旗渠建设者及“渠二代”等组成,并广泛吸纳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等各行业先进人物。宣讲团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机关学校,紧扣红旗渠精神展开宣讲。
——红色培训深入人心。安阳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主体,市、县两级党校为辅助,构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拓展”的立体培训格局,完善“红旗渠精神+”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研讨式、案例式、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将红旗渠精神独特资源转化为办学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党性教育特色品牌。
——研学课特色十足。当地切实发挥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精神营地等平台作用,编制《红旗渠研学旅行专项规划》,开发红旗渠“十个一”主题研学课程,规划“红”“红+红”“红+绿”“红+文”4个系列16条精品主题研学线路,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学子研学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
新发展 新高地
渠水长流,润泽千秋。
今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将对馆藏陈列品、纪念碑(塔)、出版物等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存储、标注、关联,并进行全国联网。
多年来,安阳市大力实施红旗渠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及环境整治,持续加强红旗渠立法保护工作,严格落实《安阳市林州红旗渠保护条例》。
新时代,红旗渠旅游快速发展,更显“智慧化”。通过搭建红旗渠综合管控平台,“一张图”综合管控调度,实现实时客流量统计、火灾预警等;建设智慧化停车系统,实现实时车流状况分析、停车场空位信息实时发布等功能;红旗渠景区成为全国旅游行业5G应用创新示范基地。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2019年9月,红旗渠建设者(集体)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1年9月,红旗渠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3年,“红色传承——红旗渠精神研学之旅”入选河南省十大研学旅行精品路线……
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顺利通水,林州人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红旗渠畔的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注入动力,努力追赶电子纱、电子布生产的世界先进水平;安阳红旗渠机场的顺利通航,架起了一条通向全国的空中之路……
红旗渠水,奔流不息,红旗渠精神,辉映山河大地。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不朽丰碑,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生动诠释。”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表示,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下一步,安阳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深入发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奋力让红旗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